七天桥

七天漭沆接虚无,六合浑沦见一吾。

度后已知吾丧我,不须象罔索玄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七天桥》由明代诗人胡直所作,其深邃的哲理与独特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我以及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七天漭沆接虚无”,开篇即以“七天”这一概念引入,暗示了宇宙的广阔与深远,通过“漭沆”描绘出一片浩渺无垠的景象,与“虚无”相呼应,表达了宇宙的空灵与神秘。此处“虚无”并非彻底的空无,而是指一种超脱物质的存在状态,引人深思宇宙的本质与起源。

次句“六合浑沦见一吾”,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的理解。六合,即天地四方,泛指整个宇宙空间。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宇宙的统一性与整体性,指出在宇宙的浑然一体中,存在着一个“一吾”,即万物之本源或宇宙的核心。这不仅是对宇宙结构的描述,更是对宇宙内在精神的揭示,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接下来的“度后已知吾丧我”,则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与意义。这里的“度”可以理解为度量、衡量,也可以解读为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此提出,在经历了宇宙的度量之后,个体(“吾”)认识到自己与宇宙的融合,达到了“丧我”的境界,即超越了个体的局限,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种超越个体意识的体验,是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宇宙真理的一种领悟。

最后一句“不须象罔索玄珠”,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与升华。象罔,原指盲龟,这里借指无法直接感知或言说的真理;玄珠,则象征着宇宙的奥秘或至高的真理。诗人认为,无需借助外在的象征或繁琐的追寻,真正的真理(玄珠)就在个体与宇宙的融合之中,是内在的觉醒与认知。这句话强调了直接体验与内在觉知的重要性,是对传统知识追求方式的一种反叛,倡导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发现与宇宙真理的探索路径。

综上所述,《七天桥》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更是诗人对宇宙、自我以及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与表达。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意象,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宇宙与个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宇宙中找到自我与真理的所在。

收录诗词(358)

胡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仙桥

乘风飞度万重云,亲受皇人赤玉文。

为谢慇勤天上侣,先天已向语前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山顶晚霁

八万山河一掌宽,四天应合作回阑。

独怜到此谁为耦,坐共羲和倚日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下至梅子坡大雨

非烟非雾烂银光,变作屯云雨欲狂。

八部仙龙来顷刻,共留汗漫九天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蒙山丈从武阳驿放舟见忆春日同游奉答二首(其一)

平羌江上放孤舟,想见峨眉影素秋。

正是谪仙吟自好,那因相伴下渝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