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九座钝庵禅师端午日外堂说法诗

人在尘中醉玉蒲,师于瓶里泻醍醐。

传来双径清香远,唤起丛林病骨苏。

炳炳毫光争日月,琅琅舌本有江湖。

他年泉下相逢处,解得龙山旧事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人在尘世中沉醉于美酒玉蒲,师傅在瓶中倾倒智慧精华。
清新的香气从两边小路飘来,唤醒了丛林深处病弱之躯。
明亮的笔光如同争夺日月,响亮的话语中蕴含着广阔世界。
未来在地下重逢之时,能理解这龙山过往的故事。

注释

尘中:世间、人间。
醉玉蒲:比喻沉迷于美酒或某种享受。
瓶里泻醍醐:比喻传授高深智慧。
丛林:这里指代广大的自然环境或人群。
病骨苏:形容身体或精神得到恢复。
炳炳毫光:形容光芒鲜明。
琅琅舌本:口才出众,言辞流利。
龙山旧事:可能指过去的经历或故事,龙山可能是地名或象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听九座钝庵禅师端午日外堂说法》。诗中融合了对佛教禅修生活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精神升华的境界。

首句“人在尘中醉玉蒲”以美好的比喻,形容人们在红尘中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安宁。接着,“师于瓶里泻醍醐”则描绘禅师在清净的环境中传授智慧,如同从瓶中倾倒出甘美的醍醐。

第三句“传来双径清香远”通过对香味的描述,传递了禅修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和心灵深处的平静。紧接着,“唤起丛林病骨苏”则表达了这种精神体验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疲惫与痛苦,让人感到内心的舒缓。

“炳炳毫光争日月”通过对亮光的描绘,象征着禅修所带来的智慧光芒,超越了世间的光明。下一句“琅琅舌本有江湖”则用水流的比喻,形容禅师的话语如同江河,源远流长,充满哲理。

最后,“他年泉下相逢处,解得龙山旧事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缅怀,以及通过禅修所获得的超然物外的心境。在这心境中,对于往昔的纠葛和世间的烦恼,都能得到解脱。

整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生动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内在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寿陈崇清侍郎

笑把荷囊下紫霄,人传千载鹤归辽。

精忠一片驰寅陛,乐事无穷继午桥。

垂钓沧浪听欸乃,挥毫云岫赋逍遥。

今辰恰纪蓬壶瑞,南极横陈埒斗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寿南宗东岩四首(其四)

万斛龙文笔可扛,诗坛坐受百城降。

文章今代长庚李,福气前朝戊子庞。

见说明时延彦胜,可令属籍欠鸿厖。

馀干相业公须继,先借双旌涖是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寿徐直院

新春三六庆生申,曾立螭头作近臣。

论谏独先闻药石,代言何止见丝纶。

汉星今日仍和虏,蹇叔当时最虑秦。

万古波涛看砥柱,祝君不必假灵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彭簿

武夷深处有台仙,岳降元肖六日前。

早挟雄文偕汉史,晚将奇策对尧天。

一官祭灶真游戏,万里抟风吏勉旃。

早晚菑川再惟上,好将名姓压英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