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陪徐方虎先生水绘庵泛舟

云影分初夏,莺语接残春。

渡边春水初涨,十亩碧鳞鳞。

烟外扁舟閒弄,翠袖凌风掠水,细碎动波纹。

雨湿巫山梦,浪涌洛川神。妆欲堕,情脉脉,最宜嗔。

尊移晚兴冉冉,罗袜袅香尘。

碗底朱缨射覆,帘下红牙按板,一石更留髡。

词谱银光纸,花醉玉堂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描绘了夏日泛舟水绘庵的景象,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云影、莺语、春水、扁舟、翠袖、雨滴、浪涌等自然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首句“云影分初夏”,开篇即点明时节,云影与初夏相映成趣,为整首词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接下来,“莺语接残春”则通过莺啼声与即将逝去的春天相连接,表达了对春日的留恋之情。

“渡边春水初涨,十亩碧鳞鳞”描绘了春水初涨的景象,水面如碧玉般清澈,充满生机与活力。“烟外扁舟闲弄,翠袖凌风掠水,细碎动波纹”进一步展现了泛舟的乐趣,翠袖轻拂水面,波纹细碎,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雨湿巫山梦,浪涌洛川神”两句运用典故,借以表达情感的深沉与复杂,同时也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妆欲堕,情脉脉,最宜嗔”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立体。

“尊移晚兴冉冉,罗袜袅香尘”描绘了晚宴的场景,尊酒在手,晚风轻拂,香尘袅袅,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碗底朱缨射覆,帘下红牙按板,一石更留髡”则通过具体的活动细节,展现了宴会中的热闹与欢愉。

最后,“词谱银光纸,花醉玉堂人”以“词谱”和“玉堂人”为喻,既体现了文学创作的高雅,也暗示了宴会中宾客们的风雅与才华横溢,整首词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展现了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综上所述,《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更是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54)

许嗣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馀春慢.立夏日同徐方虎先生、王公佩同年、薛脩远、冒青若饮匿峰庐,有怀冒辟疆兄,时辟疆客吴门

细麦垂花,圆荷吐叶,无计留春得住。

半湾流水,一片孤城,步入夏云深处。

却喜酒坐琴言,帘影浮空,斜阳暗度。

暮烟生、鬓影衣香缥缈,非花非雾。

漫回首、离思萦怀,歌残笛歇,四座停杯无语。

风床卷幔,月槛笼纱,寂寂溪山谁主。

遥忆长亭短亭,芳草粘天,路迷前浦。

料江南、杜宇频啼啼道,不如归去。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夏初临.陪徐方虎先生集冒青若深翠山房,时有校书绮云在座

麦气含风,槐阴酿雨,园林乍暖还凉。

满径苔痕,分明绿映萝墙。燕泥蹴落芹香。

看穿帘入幕双双。藏阄送酒、添衣卜夜,人在深房。

游踪落拓,大似旗亭。风尘高李,词赋齐梁。

残阳带月,一钩初褪微黄。

花影茫茫,傍温柔、沉醉为乡。

总相忘、盲风噩浪,萍水沧桑。

形式: 词牌: 燕春台

莺啼序.庚申暮春,水绘觞泛,用彭羡门先生闺情韵

老矣英雄,眠食外、寄情花鸟。

忆亭畔、蔓壑枝峰,开遍嫣红春杪。

咫尺吾庐成懒慢,蒙头被步忘昏晓。

问埋忧何许,除是酒多愁少。

鞋袜东城,樽罍北苑,春服裁吴缟。

面长空、放眼看云,心胸郁积都扫。

对繁花、红紫犹垂,眺新篁青葱未了。

笑平生、梦断山阴,此閒如到。

春波更绿,随意松舟桧楫,穿回溪曲沼。

惊彻底澄鲜,镜影奁光,照人欢笑。

四面烟霞,两头箫管,春情细腻兼骀荡,忽一声、长笛群音悄。

夕阳在树,暮寒侧侧侵人,看柳絮,微风搅。

又闻曲中,另起歌头,一线晴丝袅。

近水清音,嘹亮水调,依稀赏心娱目,灯前偏好。

黄鹤楼遥,赤鸟人在,白头青眼知谁向,只我辈、心期还相照。

酒酣耳热归来,醉里乾坤,其乡不小。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八节长欢.癸酉元日早朝

凤历初开,兽尊方设,月是春王。

霜浓旗影重,风软漏声长。

六飞亲出举禋祀,遵法驾、鹓跱鸾翔。

祝罢慈宁万寿,天子垂裳。银青金紫成行。

效虎拜、珠帘掩映龙光。扇影拂炉香。

稽颡至、又看百国梯航。金茎赐,命侍从、玉碗擎将。

遥相望、前星少海,青宫更祝元良。

形式: 词牌: 八节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