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丈四高坟宿草深,初栽松柏已成阴。
丰碑颇悉生前事,誓墓微徵死后心。
雄辨思来犹约略,风仪无计可追寻。
三年留得生刍在,腹痛谁知忍到今。
这首清代诗人谢重辉的《夏日偶至山姜村因过渔唱轩寻造蒙斋侍郎墓次感旧述事(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怀的场景。首句“丈四高坟宿草深”,以丈余高的坟冢和茂密的杂草,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岁月沧桑的氛围。接着,“初栽松柏已成阴”暗示了墓主去世已久,但松柏的成长见证了时光流转。
“丰碑颇悉生前事”,诗人通过墓前的丰碑,追忆墓主生前的种种事迹,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然而,“誓墓微徵死后心”则透露出墓主对身后事的淡然态度,或许是对家人或后世的一种期许。
“雄辩思来犹约略”,诗人想象墓主生前的风采和智慧,虽已逝去,但仍能感受到他的精神风貌。“风仪无计可追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法复现的风度。
最后两句“三年留得生刍在,腹痛谁知忍到今”,诗人感慨即使三年过去,仍有祭奠者前来献上青草,表达哀思。这不仅是对亡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坚守传统习俗的敬意。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
不详
老屋三间向水开,野禾收尽又冬来。
溪云酿雪浓兼雨,园树当风殷似雷。
落雁声中沽酒去,寒山影里抱琴回。
何人寂寞能相识,大半心情付早梅。
未倦登临兴,其如客感生。
候逢黄菊节,人在白登城。
野旷寒山色,楼高急树声。
谁知云里雁,先我竟南行。
淮南丛桂长新枝,趁可归与意在斯。
去雁影低秋水外,暮蝉声曳夕阳迟。
风流一散难为别,物色征行总入诗。
京洛词人零落尽,骚坛管领更依谁。
浮梁西去昌江隈,两拳岌立江天开。
造物直自鸿濛辟,神工鬼斧惊奇材。
削出芙蓉双蓓蕾,棱收皱隐凝崔嵬。
女娲失手落江浒,嶙嶒激取蛟龙怒。
几番欲攫夜光珠,矶磹霹雳随风雨。
青山碧树同春秋,朗月明星照今古。
今古春秋亿万年,峣峣玉柱撑空天。
三百六十滩水恶,狂澜到此流涓涓。
玉山不颓清流在,米家长揖徒成颠。
莫将嵩岱藐拳石,海田纵变无移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