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喻弥陀画丈六佛

丈六金身,毫端三昧。精妙入神,充满法界。

善知众艺,得大自在。游戏神通,一切无碍。

恒河沙劫,金刚不坏。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赞美了一幅描绘丈六金身弥陀佛的画作,诗人以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佛教底蕴,对这幅作品进行了深入的鉴赏与解读。

“丈六金身,毫端三昧”,开篇即点明了佛像的庄严与画家技艺的高超。丈六金身,象征着佛的威严与神圣;毫端三昧,则暗示了画家在细微之处也达到了禅定的境界,每一笔都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精神力量。

“精妙入神,充满法界”,进一步赞扬了画作的精巧与深邃,它不仅在视觉上令人赞叹,更在心灵上引发共鸣,仿佛整个宇宙的法界都在这幅画中得到了体现。

“善知众艺,得大自在”,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画家全面艺术素养的敬佩,以及其在创作中达到的自由境界。这不仅是对技法的肯定,更是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一种赞美。

“游戏神通,一切无碍”,通过“游戏神通”这一比喻,诗人展现了画作中所蕴含的超凡脱俗之气,仿佛画家在创作时如同游戏一般轻松自如,一切障碍都被化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与和谐。

“恒河沙劫,金刚不坏”,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强调了画作的永恒价值与坚固性,就如同金刚般坚不可摧,即使经历了无数劫难,依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光彩与意义。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最后两句将观者的感受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万象森罗,意味着画中包含了世间万物,而一颗圆光则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智慧,既非外界所赋予,也非自我所创造,而是内在本质的自然流露。这种体验超越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与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细致描绘与深刻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宗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理解。

收录诗词(124)

张商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终偈

幻质朝章八十一,沤生沤灭谁人识。

撞破虚空归去来,铁牛入海无消息。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头陀岩

半间□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

白□老龙归海去,岩中留得老头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进仰山瑞禾诗宋大雅十三章

彼修者禾,其穗七兮。夐古所无,今感格兮。

岁在庚辰,利见大人。十有二祀,而纪庚寅。

乾坤六子,遇庚则新。大人法天,有革有因。

皇帝孝仁,羹墙神考。遹追先猷,三代之道。

炳然规模,百世之宝。敢弗祇从,率意改造。

蔽自渊衷,恪遵熙丰。法非补完,熙丰是同。

乃戢干戈,不勤远略。烦敛是蠲,冗官是削。

屏斥浮虚,尊敦俭朴。舳舻尾衔,溯流通洛。

泉币既平,商旅云行。四民乐化,迭为重轻。

乃疏禁网,及释青枉。流徒赐还,鹿解禽放。

戴恩和顺,涵泳旷荡。父子怡怡,朋友交饷。

百度孔修,德泽滂流。官知奉法,吏畏纳赇。

农夫熙熙,服我先畴。桴鼓不鸣,奠枕靡忧。

职是善化,有赫临下。阴阳泰通,薰蒸陶冶。

惠两柔风,太和塞野。渗漉百嘉,芃芃禾稼。

帝宅中天,何知其然。四方郡国,咸奏丰年。

丰年之象,何以昭宣。爰有异粟,八节如鞭。

一本之上,双茎相向。穗叶敷荣,挺拔寻丈。

高而不危,神力扶持。同而能异,济物是宜。

彼修者禾,其实骈罗。天子万年,本枝蕃多。

形式: 四言诗

濮公山

野陂衰草接荒城,千里浮光点太清。

不与众山为伴侣,自然八面露峥嵘。

偶因仕宦身来到,渐远尘埃眼更明。

问道膝行无处所,渡头新月小舟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