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中霖雨

寒雨霖霖竟不停,羁愁寂寂夜何宁?

山遥塞阔阻乡国,草白风悲感客情。

西瞻瀚海肠堪断,东望咸秦思转盈。

才薄孰知无所用,独嗟戎俗滞微名。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冷冽的秋雨连绵不断,旅途的忧愁静静蔓延,这样的夜晚怎能安宁?
山峦遥远边塞广阔,阻挡了归家的路,白色的草在风中摇曳,悲凉之情触动了异乡人的心。
向西眺望浩瀚的大海,心中伤感几乎令人肝肠寸断,向东遥望长安城,思乡之情愈发充盈。
才能浅薄谁会知道无法施展,只能独自叹息,被边疆的习俗所困,微不足道的名声也难以提升。

注释

寒雨:冷冽的秋雨。
霖霖:连绵不绝的样子。
羁愁:旅途中的忧愁。
寂寂:静静的,无声的。
夜何宁:夜晚怎能安宁。
山遥:山峦遥远。
塞阔:边塞广阔。
乡国:家乡。
草白:草色变白,此处指秋季草木枯黄。
风悲:风中带有悲凉之意。
客情:异乡人的情感。
西瞻:向西眺望。
瀚海:浩瀚的大海,这里可能比喻为广阔的戈壁或沙漠。
肠堪断:心里难过到极点,几乎要断肠。
东望:向东遥望。
咸秦:古地名,这里代指长安,即唐朝都城。
才薄:才能浅薄。
孰知:谁知道。
无所用:无法施展才华。
独嗟:独自叹息。
戎俗:边疆的习俗。
滞微名:因习俗所困,连微小的名声也无法提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连绵不绝的寒冷雨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愁思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开篇“寒雨霖霖竟不停”,即刻画出一种持续不断且令人感到凄凉的秋雨气氛。“羁愁寂寂夜何宁?”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无法得到安宁。

“山遥塞阔阻乡国”,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传递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山”与“塞阔”,强化了空间距离感,使得乡愁更加深沉。“草白风悲感客情”,则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凄清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触动了内心的游子之思。

“西瞻瀚海肠堪断”、“东望咸秦思转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和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这里,“西瞻”与“东望”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视角,通过对不同方向景物的凝视,展现出诗人心中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深刻思索。

最后两句“才薄孰知无所用,独嗟戎俗滞微名”,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哀叹。诗人感到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施展,在纷扰的世道中难以留下自己的名字,只能孤独地感慨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旅途愁思和个人才情的困顿。诗人在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时,也不忘融入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闻风水

夜来枕席喧风水,忽坐长叹恨无已。

为客愁多在九秋,况复沦流更千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首秋闻雁并怀敦煌知己

戎庭节物由来早,倏忽霜秋被寒草。

旅雁噰噰□□□,羁人夜夜心如捣。

与君离别恨经年,何事音书遂黯然。

肠断祇今□□□,□知西北泣云烟。

形式: 古风

夏中忽见飞雪之作

三冬自北来,九夏未南回。

青溪虽郁郁,白云尚皑皑。

海闇山恒暝,愁云雾不开。

唯余乡国意,朝夕思难裁。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晚秋羁情

悄焉独立思畴昔,忽尔伤心泪旋滴。

常时游涉事文华,今日羁缧困戎敌。

知音好识竟何在,黯然已矣山河隔。

吊影惭魂嗟一身,夕往朝来绝三益。

非论邂逅离朋友,抑亦沦济彫羽翮。

自怜销瘦衣渐宽,谁念恓惶心转窄。

近来殊俗盈衢路,尚见蒿莱遍街陌。

屋宇摧残无个存,犹是唐家旧踪迹。

城边谷口色苍茫,木落霜飞风淅沥。

凌晨煞气半天红,薄暮寒云满山白。

羁绁时深情愤怒,漂泊乡遥心感激。

不忧懦节向戎夷,只恨更长愁寂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