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曲

韩山白云下,遥见翠竹祠。

其祠何代人,云是宋君时。

里中有周氏,子孝母深慈。

所以乐慈母,不吝千金资。

为母筑别馆,勾带好园池。

母曰我暇日,临眺良欢怡。

夹山为寿藏,死汝葬于斯。

及死如母言,攀恨无穷期。

即馆奉母容,洒泪松柏枝。

至今空涧阿,幽鸟鸣声悲。

故老更为语,母训犹父师。

子亡孙已贵,孙复昌书诗。

紫衣腰黄金,入侍白玉墀。

间岁万里至,展省甚光仪。

流水莫自急,浮云有余思。

谁能和此曲,为继棘荆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韩山曲》描绘了一幅孝子深情赡养母亲的感人画面。诗中以韩山白云下的翠竹祠为背景,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据传祠堂建于宋朝,可能是为了纪念一位尊贵的宋君。周氏子以孝闻名,不惜千金为母建造别馆,园池环绕,让母亲在闲暇时能欣赏美景,享受生活。

母亲去世前,预示死后将葬于夹山,并叮嘱儿子要永远怀念她。儿子遵从遗愿,馆舍中供奉着母亲的遗像,每当松柏飘落,他都会洒泪凭吊。诗中通过“空涧阿”和“幽鸟悲鸣”,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哀思。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故老之口,强调了母亲教诲的重要性,即使子孙显贵,仍不忘母训。子孙们衣锦还乡,展现出家族的荣耀,但他们的孝心并未因地位改变而减弱。诗人以“流水莫自急,浮云有余思”告诫人们珍惜亲情,不要忘记孝道。

最后,诗人呼唤谁能续写这样的孝子故事,以“棘荆辞”为题,表达了对孝行的赞美和传承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收录诗词(629)

范梈(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字:亨父
  • 籍贯:清江(今江西樟树)
  • 生卒年:pēng)(1272—1330

相关古诗词

二杏

北邻杏一株,身作龙盘拿。

直上青天中,虚空高结花。

南邻杏更好,枝干相交加。

三月二月时,匝地堆红霞。

自我来京城,寄居诸公家。

其地僻且阻,茂树绕窗纱。

亦有桃与李,盛节争豪奢。

虽富无可人,纷纷乱如麻。

晚遇此二杏,突兀超尘沙。

尝时好客来,立旆遥咨嗟。

欲去复顾恋,往往至日斜。

我昔直词馆,羸马道路赊。

晨往昏黑归,无由领其嘉。

今我已投散,终日犹枯查。

朝暮出见之,百匝虚檐牙。

而我又将去,何由报繁葩。

誓将适南郡,辟地江之涯。

种此一万树,漫漫被荒遐。

花成实给食,收拾岁盈车。

此事亦易集,但恐君疑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赠别白忻州

昔年上都门,送君作太守。

今年太守来,失喜狂欲走。

问知郡中治,称冤不容口。

强欲对酒歌,愁引杯去手。

古来选郡监,本为奸慝纠。

岂宜肆其私,锻炼易妍丑。

幸逢贤执法,白日云雾剖。

快马归并汾,且以慰慈母。

失身落州县,兹事无不有。

君子善奉持,凡百淑尔后。

排难与解纷,吾愧鲁连友。

明年江之南,得寄消息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检校菊吟

百华已烂漫,虐雨更及晨。

疾风吹青空,好日丽芳邻。

自知园居僻,少与繁会亲。

编篱种黄菊,元不计秋春。

昨朝新芽吐,大叶已轮囷。

轩昂各有意,未谓非其神。

故庐陵云下,苦壤多荆榛。

孤芳久不见,贳酒问远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雨后山庄图

川容丽过雨,百谷会新流。

溪路凌高转,佳木鸟鸣幽。

我田横岫下,黍稷岁可收。

不谓有生意,乃复见将秋。

时从野老饮,欢语载道周。

宇宙无终极,此外更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