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亲

不见堂上亲,遗我堂下身。

有身如枯桑,不复知青春。

人皆依父母,我是无依人。

感恩等天地,徒然抱涓尘。

报养已不迨,此身何用存。

欲死顾有托,欲活无精神。

杲杲白日下,冥冥与死邻。

痛抚心肝肠,崩裂不可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哭亲》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深切哀痛和孤独无依之感。诗中,诗人以“不见堂上亲,遗我堂下身”开篇,描绘了与亲人阴阳两隔的悲凉情境,自己仿佛成了孤儿,失去了生活的依托。接下来,“有身如枯桑,不复知青春”运用比喻,形容自己的孤苦和岁月的无情流逝。

诗人感慨“人皆依父母,我是无依人”,强调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而自己却无处寻觅慰藉。他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比作天地般浩渺,但如今却只能“徒然抱涓尘”,表达出报恩无门的无奈。诗人感叹未能及时尽孝,“报养已不迨”,质问生命存在的意义,“此身何用存”。

在生与死的边缘,诗人“欲死顾有托,欲活无精神”,揭示了内心的挣扎和绝望。最后,“杲杲白日下,冥冥与死邻”以强烈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境况,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痛抚心肝肠,崩裂不可纫”则直接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撕裂之痛,感人至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切的自述,展现了沈周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示复儿

言语不可苟,谨之应免尤。

使听人不厌,容察实无浮。

当识寡为吉,勿令轻起羞。

此声心所发,心要与声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十二月一日亡儿附主于祠

悲伤未辍泪,又及免丧期。

碌碌有穷日,冥冥无尽时。

破家支老力,瘦骨裹空皮。

以汝附祖食,幽魂安可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雅士吟

雅士居乡党,平易以为德。

口惟无妄语,貌有和乐色。

温恭一座上,四隅皆敬饬。

他日偶虚位,嚣嚣众狂忒。

如冠在人首,寒煖初何益。

便去若无妨,但觉仪观失。

君子无异人,无之无以式。

形式: 古风

贫女吟

贫女勿多怨,怨多乱心思。

慕富不知分,厌贫不知时。

折荆聊约发,金钗同一施。

练布与锦段,适煖同一宜。

贫者岂长贫,时至会有期。

在时不在贫,嫁德不嫁姿。

请看臼头女,终为王者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