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书生日(其二)

三边头绪正相寻,云气模糊尚积阴。

已喜龙荒通汉使,更须帝梦起商霖。

功名本自于人薄,家国相关此念深。

共指岷峨祝公寿,鬓华未听晓霜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三方线索正在寻找中,云雾缭绕还带着阴霾。
已感到边疆与汉朝有了使者往来,更期待帝王的梦能带来丰沛的雨露。
功名原本就薄于人事,但关心国家的思绪却深沉无比。
共同祝愿您长寿,鬓发还未被早晨的霜雪侵染。

注释

头绪:线索。
相寻:寻找。
云气:云雾。
模糊:缭绕。
积阴:阴霾。
龙荒:边疆。
汉使:汉朝使者。
帝梦:帝王的梦。
商霖:比喻恩泽或丰收之雨。
功名:功业名声。
人薄:薄于人事,难以轻易实现。
家国:国家。
此念:这种思绪。
公寿:您的寿辰。
鬓华:鬓发。
晓霜:早晨的霜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杨尚书生日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首句“三边头绪正相寻”,暗示边境事务繁多,但诗人关注的是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接下来,“云气模糊尚积阴”描绘了阴霾笼罩的局势,隐含着时局的艰难。

“已喜龙荒通汉使”表达出诗人对于外交关系改善的欣慰,意味着与远方的交流得以恢复。“更须帝梦起商霖”则寄寓希望于皇帝能像古代商汤那样,施政如雨,带来生机和革新。诗人强调功名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个人的成就应服务于国家。

最后一句“共指岷峨祝公寿,鬓华未听晓霜侵”,直接祝愿杨尚书长寿,同时以“鬓华未听晓霜侵”暗喻友人年事虽高,但精神犹健,未被岁月侵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敬意,又有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杨经母范氏挽诗

大父生逢世,严君死守城。

尊章全急义,娣姒得贤名。

夫子行无玷,男儿学有成。

典刑今已矣,风雨送红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杨修撰挽诗(其一)

早辞天子诏,晚挂大夫车。

文雅三朝旧,风流二祖馀。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书。

自古谁无死,前休得似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杨修撰挽诗(其三)

玉树擎双干,灵椿老一株。

林泉閒富贵,屋漏静功夫。

靖节自为传,耆英还有图。

碑材徒镇石,此墓不须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杨修撰挽诗(其二)

东都方枕奠,方镇尚根盘。

不得裴中立,谁承田季安。

威棱行阃外,声绩在朝端。

犹使江阳隶,闻风亦胆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