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翻译

香烟缭绕升出于雕镂的彩盘,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画堂里别有一般风光。主人情意重,设宴席还请出美女。歌女的颈项洁白圆润,似用软玉搓捏而成,藕丝般的裙子如仙女的新织的衣裳。几首歌唱完,月亮已转过凌空的房檐,余音还悠扬不绝。
这歌声,人间哪里去找,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也太寻常了。在座的狂放的客人,心绪缭乱。歌女说金钗落了地,正要捡,十指露出来,如春笋般细长。我亲自看见了,比《高唐赋》里还要美的人。

注释

香叆雕盘:指香烟缭绕升出于雕镂的彩盘。
香,指烧香冒出的香烟。
瑗,香烟缭绕袅袅升腾,有如云雾霭霭。
雕盘,雕镂彩釉的烟盘。
寒生冰箸:寒气从冰柱中生发出来。
冰箸,指屋檐上滴水冻结的冰柱。
亦称冰条。
箸,筷子。
红妆:陪酒侍宴的歌女。
藕丝:彩色名。
虚檐转月:月光悄悄地从静寂的屋檐转照下来。
指时间已久。
司空见惯:谓事之常见者。
狂客:此指作者自己。
言被歌女美貌艺伎着迷得发狂的人。
春笋:形容歌女的十指尖尖,像春笋初发般媚入。
宋玉:战国时楚国的辞赋家,或称屈原之弟子,曾事顷襄王。
作《高唐赋》,描写了一个妙丽的巫山神女。

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描绘了一幅精致而温馨的画面。上片通过“香叆雕盘”和“寒生冰箸”,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冷艳,暗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接着,“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细致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如玉般洁白,如藕般娇嫩,如同仙女下凡。

“双歌罢,虚檐转月,馀韵尚悠飏”写完歌舞之后,月光洒落空檐,余音袅袅,意境优美。下片则转向对寻常生活的感慨,指出这种美并不罕见,但狂客的出现却让人心烦意乱。最后,词人以“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收尾,表达了对眼前女子美貌的赞美,认为她甚至超过了古代才子宋玉,令人浮想联翩。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华丽,情感丰富,既有宴会的热闹,又有对美的赞叹,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如梦令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西江月.送钱待制穆父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与君各记少年时。

须信人生如寄。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

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行香子.茶词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誇君赐。

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

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形式: 词牌: 行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