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正羞的《寿北里先生》描绘了一幅文人隐逸的画面。首句“竹杖方袍久不疑”,以简朴的竹杖和宽大的袍子,刻画出主人公长期过着淡泊的生活,似乎对这种朴素无华的生活状态早已习以为常。次句“萧然茗碗雪来时”进一步渲染了清寂的氛围,雪落时分,品茗独酌,更显其心境的宁静。
“枯桐未卖宁堪爨,古墨多残足疗饥”两句,通过枯桐未售和古墨残破,暗示了先生生活的清贫,然而他却能从中找到满足,甚至视之为疗饥的精神食粮。这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已过虎溪难强笑,欲投鱼腹亦成痴”借典故表达对先生的敬仰,虎溪是高僧慧远讲经之地,先生虽已年长,但仍难以忘怀过去的学问,甚至到了“欲投鱼腹”的极端,形容其对知识的执着痴迷。
最后,“但将泡影看身世,海角天涯月一池”以月池的意象,寓言人生的短暂与虚幻,先生看淡世事,只把人生比作池中泡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心如明月般清澈,超脱于世俗之外。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北里先生的清贫生活、学术追求以及超然物外的品格,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