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名为《己酉岁壬辰之夜梦与三洲李丈登高台遥望中原》。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梦中登高望远,遥望中原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首句“中原膴膴,谁其域之”,以中原大地的辽阔引出对国家疆域的思考,提出谁能够划定这片土地的边界的问题。接着,“四隩既同,谁其宅之”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指出四方之地既然已经归于同一,那么是谁赋予了这片土地居住的权利。
接下来,诗人通过赞美古代圣君大禹,以及他的应龙相助,来表达对国家治理者的敬仰和期待。通过“谁谓天远,倾耳听之;谁谓地广,跂而罄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天地广阔的认识和对国家治理的高度关注。
“我思荩臣,上帝命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贤士的渴望,认为他们是上帝派遣的,肩负着治理国家的重任。“抑抑荩臣,神明其德”则进一步赞扬了这些忠臣的美德,强调了他们的智慧和道德品质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上帝之司,下土之式。九围同人,翊我皇极”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秩序的向往,认为国家应当如同上帝的管理一样,有序和谐,共同维护皇权的正统地位。
“春阳载和,春日晶晶。有鸣鸧鹒,念我友生”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登高作赋,送子于行”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通过登高赋诗来寄托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天下大同的深切愿望,同时也蕴含了对忠臣贤士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