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宫

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春天过半,上阳宫中花开满楼,往昔的太平天子曾来这里巡游。
尽管千门相对,面对着巍峨的嵩山,但欢笑和美景都随着洛水流逝。
深宅内笙歌悠扬,只有燕子倾听,路人远远望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心中充满哀愁。
那象征皇权的翠华已离去,宫女们望眼欲穿,内心悲痛难以言表。

注释

春半:春季的一半,指仲春时节。
上阳花:上阳宫中的花朵。
昔:过去。
巡游:帝王出巡。
千门:众多宫门。
嵩山:位于河南的名山。
一笑:短暂的欢乐。
洛水流:洛河的流水,寓言美好时光的消逝。
笙歌:笙和歌声,代指宫廷娱乐。
巢燕:筑巢的燕子,比喻宫中寂静。
金碧:形容建筑物华丽。
路人愁:路人为此感到忧伤。
翠华:古代皇帝仪仗中的绿色旗帜,象征皇权。
登仙去:升天而去,指帝王去世。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望不休:不停地眺望,期盼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宴图景,开篇即以“春半上阳花满楼”展现了上阳宫内外的繁华景象。"太平天子昔巡游"一句,则是对过去皇帝出巡此地的怀念之情。

接着,“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两句,通过对比实际景色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无法挽留的感慨。这里的“千门”指的是宫殿众多,而“嵩山”和“洛水”则是地理标志,同时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提及的地方。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一节,则描绘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感受和情感投射。"深锁"意味着幽深静谧,而"笙歌"指的是古代乐器的声音;"巢燕听"则是比喻宫中的美女静坐以待,通过“遥瞻金碧路人愁”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和内心世界的交融。

最后,“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两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描绘了一种向往高远、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翠华"指的是美丽的云彩,或象征着高洁的意境;"登仙去"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状态。同时,“肠断宫娥望不休”又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与对现实世界的留恋相结合,表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记忆的穿插,展现了一种既有美好向往,又不乏哀愁之情的深邃内涵。

收录诗词(154)

罗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不详
  • 籍贯:余杭
  • 生卒年:825—?

相关古诗词

下第

谩把青春酒一杯,愁襟未信酒能开。

江边依旧空归去,帝里还如不到来。

门掩残阳鸣鸟雀,花飞何处好池台。

此时惆怅便堪老,何用人间岁月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阳贻友人

性僻多将云水便,山阳酒病动经年。

行迟暖陌花拦马,睡重春江雨打船。

闲弄玉琴双鹤舞,静窥庭树一猱悬。

结茅更莫期深隐,声价如今满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仆射陂晚望

离人到此倍堪伤,陂水芦花似故乡。

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

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

却羡无愁是沙鸟,双双相趁下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巴南旅泊

巴山惨别魂,巴水彻荆门。

此地若重到,居人谁复存。

落帆红叶渡,驻马白云村。

却羡南飞雁,年年到故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