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云乱漠漠,春草碧萋萋。
我始至前村,竹根鸣午鸡。
是维二月初,万生咸已齐。
人情同念旧,别久见未迷。
走视太史公,簪笔入金闺。
岂闻去年水,飘荡家无栖。
辛苦留性命,还归理故蹊。
虽无完庐室,幸庇旧锄犁。
闻此痛五中,热泪千行啼。
骨肉几不全,功名何足稽。
死当狐首丘,生当龟曳泥。
黄昏忽细雨,孤镫照凄迷。
叩门欣弟归,赤脚踏水泥。
始知仲已远,或到武昌西。
叔壮颇复锐,季长与我齐。
狂喜出赊酒,夜久满瓶携。
嗔我问生事,杯进不容稽。
人生固有穷,但恐制行低。
齐人饕富贵,羞死妾与妻。
这首清代诗人钱澧的《还家(其二)》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回家后的感受。首句“春云乱漠漠,春草碧萋萋”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云雾缭绕、草木繁茂的景象,展现出生机盎然的季节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我始至前村,竹根鸣午鸡”表达了自己初到家中的新鲜感,以及午时听到竹根鸡鸣的田园生活气息。
诗人感慨时间飞逝,“是维二月初,万生咸已齐”,感叹万物生长有序,而人事变迁中人们的情感相通,怀念旧时光。“走视太史公,簪笔入金闺”暗示诗人可能在官场有所作为,但对家乡的思念促使他回归。接着,诗人回忆起去年家中遭受水灾的困境,庆幸能保住生命,重建家园。
诗中流露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贫困生活的坦然接受,以及对生死、功名的看法,如“死当狐首丘,生当龟曳泥”,表达出淡泊名利、重视亲情的价值观。夜晚,诗人独自面对凄迷的细雨,期待着弟弟的到来,带来一丝慰藉。最后,兄弟相聚饮酒,欢笑中却也透露出对生活的忧虑和对贫穷的自嘲。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展现了钱澧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不详
小筑成何岁,清尊共此时。
白鸥回露渚,黄蝶飏风枝。
凿智文章酷,全生畎亩宜。
几知麟阁画,空负鹿门期。
野寺秋花满,闲僧不出门。
修篁通别径,流水自前村。
瀹茗新瓷洁,焚香丈室温。
未堪留白首,聊得坐黄昏。
长风动湖水,黄鹄起飘飘。
立秋已昨日,岁序逝莫要。
我有百廿指,难终赖渔樵。
计更出门去,痛久筋骸凋。
默卧念京师,长路漫迢遥。
尚欣人不忌,所志非金貂。
细月光隐隐,照我敝床席。
瘦妻中夜叹,十载久为客。
未育一男女,聊与慰晨夕。
更知几何岁,复得同安宅。
昔日两鬒发,今一已见白。
从此盥匜中,何堪照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