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东坡谪居三适(其三)夜卧煖炕

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

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

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

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

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

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

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

谁能献此术,助汝当衾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代诗人赵秉文在被贬谪期间对生活艰辛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温暖住所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京城的寒冷与偏远乡村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点明了京城冬季的严寒,将粮食比作珍贵的桂和玉,形象地表达了食物的稀缺与昂贵。接着,“斗粟换束薪,掉臂不肯酬”描述了人们为了换取取暖的柴火而付出高昂代价的情景,侧面反映了生活的艰难。

“日粜五升米,未有旦夕忧”则揭示了诗人对每日粮食供应的担忧,体现了生活的不稳定。随后,诗中通过“近山富黑瑿,百金不难谋”对比,强调了远离京城的山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易于获取,暗示了诗人对于温暖住所的向往。

“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描绘了理想的温暖住所——地炕,其设计精巧,火道深入地下,提供持续的温暖。诗人“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的描述,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温暖的渴望和享受。

然而,“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室外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温暖住所的珍视。最后,“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浑家身上衣,炙背晓未休”通过描写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反衬出诗人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温暖住所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困境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仿圣俞月出断岸口二首(其一)

末伏暑尚在,雨点落未落。

梦觉起视夜,缺月挂屋角。

形式: 古风

仿圣俞月出断岸口二首(其二)

残星横斜河,晨鸡号天风。

幽人窗中眠,纱厨明秋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长白山行

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

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

匹马渡江龙飞天,云起侯王化千百。

至今甲第多属籍,时清毬马争驰突。

锦鞯貂帽猎春风,五陵豪气何飘忽。

前年胡骑瞰中原,准拟长城如削铁。

君家兄弟真连璧,胸中十万森戈戟。

向来论事天子前,汉廷诸公动颜色。

心知不易一囚命,顾肯贪功事无益。

西南方面应时须,帝曰来前无汝易。

从来十益不补损,三辅萧条半荆棘。

瘦妻曳耙女扶犁,惟恐官军缺粮给。

呜呼疮痍尚未复,且愿休兵养民力。

老夫谬忝春官伯,白首书生不经国。

伫公功成归庙堂,再献中兴二三策。

形式: 古风

渡水僧二首(其一)

落日前溪渡,钟声隔岸闻。

秋水深可涉,挽衣踏行云。

行云忽破碎,波动生鱼鳞。

化为百千我,何者为我身。

此身尚非我,况复影中人。

画师真具眼,了此起灭因。

三生嗣幻梦,一笑语前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