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容甫(其三)

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

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

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

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

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

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和容甫(其三)》。黄景仁以抒情见长,此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句“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以祥凤比喻杰出之士,而百鸟则代表芸芸众生,暗示了社会中优秀人才的稀缺。接着,“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稀缺性,如同在炎热之地生长的佳桂,即便周围百花齐放,也失去了原有的香气。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赞美了那些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人,他们的言辞丰富华丽,行为高尚,超越了常人。然而,“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却揭示了社会对这些人的态度,他们往往被视为异类,受到嘲笑和讽刺。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如同秋夜中的思绪,自由飘荡,无法安放。接下来,“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描述了人们在世俗的追逐中疲于奔命,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感受,即使在人群中,也只有自己能理解内心的痛苦。最后,“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总结了诗人的思考,无论是失去双亲的孩子,还是身处贫困的个体,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在繁华消逝之时,内心深处的痛苦难以言表,令人肝肠寸断。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命运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偕容甫登绛雪亭

汪生汪生适何来,头蓬气结颜如灰。

囊无一钱买君醉,聊复与尔登高台。

惊人鹰隼飏空去,俯见长云阖且开。

江流匹练界遥碧,风劲烟萋莽寒色。

危亭倒瞰势逾迥,平墟指空望疑直。

凭高眺远吾两人,心孤兴极牢忧并。

自来登临感游目,况有磊砢难为平。

麟麇雉凤世莫别,萧蒿蕙茝谁能名。

颠狂骂座日侘傺,畴识名山属吾辈。

著书充栋腹常饥,他年沟壑谁相贷。

一时歌哭天梦梦,咫尺真愁鬼神会。

汪生已矣不复言,眼前有景休怀煎。

愿从化作横江鹤,来往天门采石间。

形式: 古风

读容甫近诗过以哀怨为体诗以广之

汪子叩门手吟卷,示我迩来之所作。

脱口已觉馨满面,环诵弥令悲动魄。

等闲关山与风露,秋士当之倍凄楚。

轻云袅袅落灵光,白月辉辉鉴心苦。

床头呜咽寒蛩鸣,□□□□□□□。

形式: 古风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其一)

疏梧摵摵漏迟迟,人去庭空独立时。

羡尔万峰高处望,半轮凉月下蛾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七夕怀容甫游采石(其二)

翘首千秋作赋才,青山迢递水潆洄。

夜深倘有横江鹤,好讯山东李白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