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十七)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洛阳的才子伴随着箫声倾诉遗憾,
湘水的美人弹奏锦瑟满含忧愁。

注释

洛阳:中国古都,常代指文化繁荣之地。
才子:有才华的男子。
邻箫恨:身旁的箫声寄托着哀怨之情。
湘水: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常与美丽传说相关联。
佳人:美丽的女子。
锦瑟:装饰华丽的瑟,一种古代弦乐器,常象征高雅或哀愁。
今昔:现在和过去。
两成:都成为。
惆怅事:令人感到失意或伤感的事情。
临邛:古地名,位于今四川邛崃,此处理解为泛指远方之地。
春尽:春天结束,比喻美好时光的消逝。
暮江流:傍晚时分江水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景象的凄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不同情境的怀旧之情,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人深沉的情感。"洛阳才子邻箫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洛阳城中才子与邻女之间情感的缠结和无奈。而"湘水佳人锦瑟愁"则是对长江流域美丽女子弹奏锦瑟时所产生的情绪描写,通过琴声表达其内心的忧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一句,将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表明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回忆起往昔,都充满了惆怅之情。这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不禁让人感到深深的不舍和哀愁。

最后一句"临邛春尽暮江流"则是诗人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站在江边看着日落江水的景象,更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这里的“临邛”指的是临近江岸,“春尽”意味着春季即将结束,而“暮江流”则是夕阳下的江水流动,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过往时光的不舍和对现实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十八)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初过汉江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吹火诗(其一)邻人

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

遥看烟里面,大似雾中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吹火诗(其二)效作

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

遥看烟里面,恰似鸠盘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