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渡桥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
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过中渡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中渡桥边的景色,展现了深秋的寂寥与凄清。"中渡桥边十里堤",诗人以十里长堤为背景,展现出宽阔的视野;"寒蝉落尽柳条衰",通过"寒蝉"和"落尽",传达出季节更迭,蝉声消逝,柳叶凋零的萧瑟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年年塞下春风晚",诗人将地点转向边塞,强调这里的春天来得迟,"春风晚"三字寓含了边塞特有的气候特点和诗人对边关生活的感慨;"谁见轻黄弄色时","轻黄"可能指的是尚未完全转黄的柳叶,"弄色"则描绘了它们在春光中挣扎着展现生机的场景,然而这生机在诗人心中显得孤独而微弱,因为无人欣赏。
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淡淡的哀愁。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身驱汉马踏胡霜,每叹劳生祗自伤。
气候愈寒人愈北,不如征雁解随阳。
山水日已佳,登临同上下。
衰兰尚可采,欲赠离居者。
劝客芙蓉杯,欲搴芙蓉叶。
垂杨碍行舟,演漾回轻楫。
野水竹间清,秋山酒中绿。
送子此酣歌,淮南应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