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和四首(其二)

何事长边外,偏多鲁国儒。

谈经偕野兽,卜筑近枯株。

窗破残诗补,肌羸薄酒扶。

不知寒夜梦,还上玉阶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边陲的儒者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的孤独与坚韧。首句“何事长边外”,以疑问开篇,引出对这位儒者的特殊境遇的关注。接着,“偏多鲁国儒”一句,巧妙地将人物置于鲁国儒学的背景之下,暗示其坚守儒家之道的精神品质。

“谈经偕野兽”描绘了儒者在荒野中与自然对话的情景,既表现了其生活的艰苦,也体现了其不畏艰难、坚持学术追求的精神。“卜筑近枯株”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但同时也暗示了儒者选择在此安身立命的坚定意志。

“窗破残诗补”一句,通过修补破损的诗篇,展现了儒者在逆境中仍不忘文化传承的执着。“肌羸薄酒扶”则刻画了儒者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支撑,薄酒虽不足以解渴,却能给予心灵慰藉。

最后,“不知寒夜梦,还上玉阶无”两句,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儒者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关怀。寒夜中的梦,或许是对温暖与光明的渴望,而“玉阶”则象征着高洁与理想。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与细节,深刻揭示了儒者在困境中坚守信仰、追求知识与理想的高尚品格。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和四首(其三)

敝絮蒙头卧,霜风奈若何。

虚庭迎木客,汲井煮桑鹅。

适性此云足,容躯不在多。

小僮存道意,袖手听长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重和四首(其四)

远碛留天地,无言雪一庭。

正襟坐古哲,开户看沧溟。

虎迹任来去,人情半醉醒。

老僧应不厌,多病怯疏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赠乐亭秀才

我苦不得去,君胡为独来。

无家投大漠,设帐傍荒台。

客意黄花后,书声白雪堆。

相逢三两语,涕泪点残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苗鍊师入燕

白日君将去,黄垆我尚留。

莫言朋友义,能免众生忧。

残雪填沙碛,悲心满壑沟。

何时垂鹤翅,尽驾入云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