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六章

幽兰在室,修竹在林。俯视流水,于山之阴。

静观万化,情与会临。永怀昔者,有感斯今。

言畅兰抱,时和群集。岂无丝竹,乐此永日。

林映幽湍,春生虚室。娱情山水,兴怀作述。

欣此和宇,感怀昔贤。至人无妄,其乐也天。

风咏临觞,相与晤言。斯文有作,可以永年。

有水既清,有山既崇。修林映日,兰带随风。

娱此暮春,天宇和同。大人观物,万化无终。

有怀长水,其流激清。天诞大老,惠此后生。

畅咏弦丝,列坐林亭。观文察幽,静言永听。

左带长林,右临清曲。有亭有舍,有兰有竹。

有文有弦,可以娱目。崇情朗抱,畅然自足。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古代贤者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幽兰、修竹、流水、山阴、春日、暮春、清泉、长林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幽兰在室,修竹在林”,开篇即以兰花和修竹象征高洁的品质,暗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雅。接着,“俯视流水,于山之阴”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阴处,俯瞰清澈的流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静观万化,情与会临”则体现了诗人对万物变化的深刻洞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永怀昔者,有感斯今”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情境的感慨。

“言畅兰抱,时和群集”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兰香环绕的环境中畅谈欢聚的场景,体现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岂无丝竹,乐此永日”则表明即使没有音乐相伴,诗人也乐于享受这悠长的时光。

“林映幽湍,春生虚室”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绿林映衬着幽静的水流,室内充满了生机。“娱情山水,兴怀作述”表达了诗人沉浸于山水之间,激发创作灵感的情景。

“欣此和宇,感怀昔贤”则流露出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和谐宇宙的向往。“至人无妄,其乐也天”强调了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超越世俗的快乐。

“风咏临觞,相与晤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清风中举杯畅谈的画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斯文有作,可以永年”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创作来延续美好生活的愿望。

最后,“有水既清,有山既崇。修林映日,兰带随风”再次强调了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美的深深依恋。“娱此暮春,天宇和同”表达了诗人对暮春时节的欣赏,以及与天地间的和谐共鸣。“大人观物,万化无终”则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考。“有怀长水,其流激清”表达了诗人对长河的怀念,以及对其清澈流动的赞美。“天诞大老,惠此后生”则体现了对前辈智慧的尊重和对后辈成长的期待。“畅咏弦丝,列坐林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林间亭中弹琴吟唱的场景,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观文察幽,静言永听”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持续倾听。“左带长林,右临清曲。有亭有舍,有兰有竹。有文有弦,可以娱目”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优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崇情朗抱,畅然自足”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崇高与开阔,以及对生活满足和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4)

顾绍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百香诗(其一)琴

高山影里希音远,流水声中古调长。

可惜世无钟子期,焦桐空带爨烟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百香诗(其二)棋

柳荫深深日正长,不知谁向静中忙。

几回落于晴窗午,吟梦惊回春草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百香诗(其三)书

退笔成堆可冢藏,半生辛苦学钟王。

君看窗外寒池水,暖日浓薰气墨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百香诗(其四)笔

梯云来自广寒乡,拔后霜毫锐似铓。

留与谪仙题品用,沉香亭北牡丹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