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声木兰花.怀戴无忝客成都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

形式: 词牌: 偷声木兰花

鉴赏

这首《偷声木兰花·怀戴无忝客成都》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回忆。词中通过对比前年与今岁的不同景象,以及对友人所在之地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这两句以时间的流转为线索,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景象。前年秋天在建业(今南京)时,已是秋末时节;而今年春天在蚕丛(可能指四川一带)时,春天又已过去。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季节,也带走了与友人相聚的日子。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分别之后,词人遥望南方的天空,却只能看到一片云海,无法见到友人的身影,表达了思念之深。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这两句转而描写友人所在地的自然风光。竹郎祠旁的红棉花开得正好,濯锦江边的红鲤鱼却显得稀少。红棉与红鲤,既是美丽的景致,也是友人所在之地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词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最后两句,词人以湘雨和巴烟比喻两地相隔的遥远,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未能寄来成都的十样笺,即友人未曾回信。这不仅是对友人行为的遗憾,更是词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茶瓶儿.咏茗

绿罨苕溪顾渚,拍茶妇、绣裙如雨。

携香茗,轻盈笑语。记得鲍娘一赋。

邀陆羽,煎花乳,红闺日暮。

玉山半醉绡帏护,且消酪奴佳趣。

形式: 词牌: 茶瓶儿

忆秦娥.梦至石城盘马觉后赋此

桃花埒,依稀醉犯青溪雪。

青溪雪,草头一点,玉骢明灭。

骠骑桁前人欲别,锦衣仓后钟初绝。

钟初绝,一场春梦,晓莺时节。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馀杭.东皋客舍待毛亦史不至

一树梅花千顷碧,耐尽春寒眠不得。

閒愁如雨雨如愁,点点在心头。

飘零心事谁知道,又是天涯寒食到。

春江尽处是娄江,目断水云乡。

形式: 词牌: 忆馀杭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

满院黄花趖白昼,丝雨筛铜兽。

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一从秋怨关心后,泪黦轻罗袖。

生怕小楼寒,慢去登高,坐到垆烟瘦。

形式: 词牌: 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