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偷声木兰花·怀戴无忝客成都》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回忆。词中通过对比前年与今岁的不同景象,以及对友人所在之地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这两句以时间的流转为线索,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景象。前年秋天在建业(今南京)时,已是秋末时节;而今年春天在蚕丛(可能指四川一带)时,春天又已过去。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季节,也带走了与友人相聚的日子。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分别之后,词人遥望南方的天空,却只能看到一片云海,无法见到友人的身影,表达了思念之深。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这两句转而描写友人所在地的自然风光。竹郎祠旁的红棉花开得正好,濯锦江边的红鲤鱼却显得稀少。红棉与红鲤,既是美丽的景致,也是友人所在之地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词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最后两句,词人以湘雨和巴烟比喻两地相隔的遥远,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未能寄来成都的十样笺,即友人未曾回信。这不仅是对友人行为的遗憾,更是词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