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多般情绻。算排日羽觞,春华齐绚。

疑是画堂,招得珠帘飞来燕。翩翩谱入无双传。

更斟酌、名花传赞。笑他南部,胭脂细染,靧成娇面。

排遣。三唐逸韵,采金粉琐屑,宝芸熏遍。

妙造自然,锦样何烦天孙剪。维摩经说飞花片。

更谁讶、裁缝针线。追寻香屑前踪,锦囊入选。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鉴赏

此诗《绛都春》由清代诗人杨葆光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佳人云集、美酒佳肴、花香四溢的盛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多般情绻”,开篇即以情感的丰富多样引出主题,暗示宴会中的欢愉与缠绵。接着,“算排日羽觞,春华齐绚”描绘了日复一日的宴饮场景,春光灿烂,美酒如流,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疑是画堂,招得珠帘飞来燕”一句,将宴会场所比作画堂,珠帘轻扬,仿佛燕子从空中飞来,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豪华与雅致。接下来,“翩翩谱入无双传”则进一步强调了宴会的非凡之处,如同传奇故事一般,令人向往。

“更斟酌、名花传赞”写出了宴会上名贵花卉的香气与赞誉,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推崇。而“笑他南部,胭脂细染,靧成娇面”则通过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精心涂抹的胭脂,娇艳动人。

“排遣。三唐逸韵,采金粉琐屑,宝芸熏遍”这一段,诗人巧妙地引用了唐代诗歌的韵味,以及金粉、宝芸等珍贵物品的香气,进一步烘托了宴会的奢华与高雅。

“妙造自然,锦样何烦天孙剪”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认为无需人工刻意雕琢,自然之美已胜过天孙织锦。这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

“维摩经说飞花片”引用佛教典故,将花瓣飘落比作维摩诘菩萨的教化,寓意着美好的事物虽短暂,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更谁讶、裁缝针线。追寻香屑前踪,锦囊入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传承,无论是精致的针线技艺,还是香屑的前踪,都是值得记录与珍藏的宝贵记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6)

杨葆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绛都春

茶余酒后。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

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离怀无计留长昼。

只此意、卿无相负。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

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

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痴心已逐驴蹄走。

望前路、更番低首。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绛都春

多情最苦。只怜共影形,空阶閒步。

京国酒痕,忆煞春风瀛洲路。斜街几度寻朱户。

共诉与、蟾光三五。那知今日,真成两地,恨天难补。

魂与。重来有约,又凉到水殿,许侬重住。

更把客衣,莫似微尘轻吹去。游踪浓胜桃花坞。

正莫辨、谁宾谁主。菱歌传入潇湘,小名认取。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绛都春

情痴似我。惜廿载绮怀,时光抛过。

初识紫云,何幸连宵掎裳坐。名花依约临风亸。

听檀板、穿成珠颗。醉乡深处,销魂已足,那须真个。

无那。新声按彻,将愁恨细写,管弦重播。

怕说别离,清泪难禁天涯堕。举杯劝展眉痕锁。

但聚散、终须勘破。好词笼上轻纱,俗尘漫涴。

形式: 词牌: 绛都春

绛都春

京华逸史。判妍丑笔端,阳秋皮里。

北里教坊,旧志荒芜都难比。余霞况更无边丽。

抵多少、西昆诗体。倘千年后,流连菊部,耐人寻味。

渐渍。香痕点点,叹容易泯没,细追前事。

磈礧借浇,诉尽才人牢愁意。三年不灭怀中字。

论风格、应无余子。后人如解怜才,料应悟此。

形式: 词牌: 绛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