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龟山

岩岩峻石叠成山,下著珠蠙一水环。

塔影倒垂淮浪底,钟声摇落碧云间。

门前客棹洪涛急,竹下僧棋白日闲。

一奉胜游堪惜景,故留诗句约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层层叠叠的岩石形成了山峰,山脚下环绕着一圈珍珠般的水流。
塔影倒映在淮河的波浪中,钟声在青翠的云间回荡。
门前的客船在汹涌的洪涛中疾驰,竹林下的僧人悠闲地下棋。
如此美好的游览值得珍惜,所以我留下诗句,期待再次来访。

注释

岩岩:形容山势险峻。
峻石:高大而陡峭的石头。
珠蠙:比喻清澈的水流。
塔影:塔的倒影。
淮浪:淮河的波浪。
钟声:寺庙中的钟声。
碧云:青翠的云彩。
客棹:客船。
洪涛:大浪。
僧棋:僧人下棋。
胜游:美好的游览。
故:所以。
诗句:诗篇。
重还:再次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灵秀幽深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审美体验。

“岩岩峻石叠成山”一句,以强烈的动词“叠”来形容山石层叠而成的险峻之态,开篇即为全诗设定了一个雄伟的画面。紧接着,“下著珠蠙一水环”则描绘出山脚下清澈见底的一潭如镜般静谧的水面,这里的“珠蠙”比喻水的清澈,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珍贵。

“塔影倒垂淮浪底”中,“塔影”的倒映在水中,使得远处的山峰和近在眼前的波涛之间产生了奇妙的联系。接着,“钟声摇落碧云间”则是通过听觉来增强画面的层次,钟声在空中的回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

“门前客棹洪涛急”一句,转而描写了门前的激流,水势汹涌,形成鲜明对比,与之前的平和景象相映照。紧接着,“竹下僧棋白日闲”则又回到了静谧和缓的氛围中,诗人通过这组对联式的描写,将山中的宁静与急流的汹涌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奉胜游堪惜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光的珍视之情,而“故留诗句约重还”则是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永恒记住,并通过诗句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精细描写,展现出诗人的审美追求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

朴寅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万叠危岑天倚杵,一竿斜日水浮金。

形式: 押[侵]韵

乌夜啼

洗尽铅华污,玉颜自发轻红。

无言雪月黄昏后,别是个丰容。

骨瘦难禁消瘦,香寒不并芳秾。

与君高却看花眼,红紫谩春风。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凤凰台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水国云乡,冰魂雪魄,朝来新领春还。

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转羌蛮。

一树垂云似画,香暗暗、白浅红班。

东风外,清新雪月,潇洒溪山。

应是飞琼弄玉,天不管、年年谪向人间。

占芳事,铅华一洗,红叶俱残。

多少烟愁雨恨,空脉脉、意远情闲。

无人见,翠袖倚竹天寒。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孤馆深沈

琼英雪艳岭梅芳。天付与清香。

向腊后春前,解压万花,先占东阳。

拟待折、一枝相赠,奈水远天长。

对妆面、忍听羌笛,又还空断人肠。

形式: 词牌: 孤馆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