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篝灯纺读图

我生十月孤,廿六母见背。

与君生略同,披图泪先坠。

八岁我受书,夜窗烛如晦。

我读辄不忘,母命再促睡。

程课乐有馀,纵性笞不贷。

孤儿今日身,母心当日碎。

以君孤苦年,视我尤蓰倍。

君能体母心,母劳乃汝爱。

温严皆母恩,恩状岂可绘。

儿兮手中编,母兮机上泪。

萧萧城北庐,风木作青黛。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出生在十月,孤独无依,二十六岁时母亲离世。
我们的生活经历相似,看到画卷就想起她,不禁泪流满面。
八岁时开始读书,夜晚窗前烛光昏暗。
我读书过目不忘,母亲催促我早点休息。
学业顺利,即使偶尔淘气,母亲也宽容不责罚。
如今我成了孤儿,母亲当年的心一定碎了。
你因早年的孤苦,感受比我更深五倍。
你能体会母亲的辛劳,她的付出就是你的爱。
温暖和严格都是母爱的表现,无法用言语描绘。
孩子啊,这是你的书卷,母亲在织布机上流下的泪水。
城北的茅屋中,风声木叶声如墨色般深沉。

注释

我:指诗人自己。
孤:孤独。
背:去世。
略同:大致相同。
披图:看画。
泪先坠:泪流不止。
八岁:年龄。
受书:开始读书。
如晦:形容光线昏暗。
辄不忘:过目不忘。
再促睡:再次催促睡觉。
程课:学业。
纵性:任性的行为。
笞:鞭打。
孤儿:失去父母的孩子。
母心:母亲的心。
碎:破碎。
尤蓰倍:更加五倍。
体:体会。
母劳:母亲的辛劳。
汝爱:你的爱。
温严:温暖与严格。
恩状:母爱的样子。
儿兮:孩子啊。
编:书卷。
机上泪:织布机上的泪水。
萧萧:形容风声。
风木:风吹树木。
青黛:深绿色。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黄节所作的《题篝灯纺读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诗人自述早年丧母,与诗中的“君”命运相似,都曾在烛光下刻苦读书。母亲严格要求,虽有时责罚,但其背后的爱心和期望让诗人铭记在心。诗人感慨,母亲当年为自己的辛勤付出,远超过自己今日的孤苦,而这份母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手中的书籍和机上的泪水。最后,诗人通过“风木作青黛”的景象,描绘出母亲离世后凄凉的环境,表达了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哀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母子深情,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周印昆湘潭老屋有柏、枣、胡桃、木芙蓉数事,曾属陈师曾为绘《老屋花木图》属题

翠虬万树遮坛壝,红玉千盘上御街。

秋后拒霜寒不落,禁中逃羯语犹谐。

眼前风物何曾羡,坐忆湖湘旧寓斋。

同数京华闲岁月,老来乡国可堪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雪朝方读书,姬人来告,邻树鸟尽集吾庭,因物类之感而作是诗

雀噪阶前桐树枝,为渠一雪疗朝饥。

欲晴天意随人快,歇午书声恣汝嬉。

寒语不妨相婉娈,春心畴与共差池。

野栖从食多经见,岂是寻常妇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有美人兮四章

有美人兮,在天之东。瞻之勿及,我心憧憧。

有美人兮,在天之西。见之勿遂,我心悽悽。

有美人兮,在天之南。思之勿得,我心惔惔。

有美人兮,在天之北。怀之勿已,我心恻恻。

形式: 四言诗

命子篇

悠悠我祖,肇自轩辕。迄于赵城,因而氏焉。

汉家涿郡,继族于燕。卜迁大梁,世系绵绵。

宋自中叶,徙都南塘。武显扈跸,聿居虞乡。

于赫文杏,奕世其芳。符德象贤,谱牒有光。

顾及于我,时运倏倾。族居萍散,遂殒家声。

苫块馀息,仅存其形。于焉有心,冀我后生。

后生是畏,圣谟炳如。维时孜孜,无忝厥初。

岂不尔念,为惜居诸。无后非孝,匪才若虚。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