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诗人徐瑞所作的《夜坐》诗,描绘了深夜中独自静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首句“丈室四壁静”,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寂静,一个“静”字,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室内空间的宽敞与四周的安宁。接着,“孤灯永夜明”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室内唯一的光源——一盏孤独的灯火,在漫长的夜晚中持续地照亮着这个空间。这盏灯的存在,不仅为黑暗中的世界带来了一丝光明,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蒲团清坐稳”,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坐姿和心态。蒲团,是禅宗修行者常用的坐垫,这里暗示了诗人可能在进行冥想或沉思。一个“稳”字,既体现了坐姿的舒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样的坐姿,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心灵得到了净化。
最后,“檐铁两三声”,以细微的声音作为收尾,将读者的思绪从室内引向了室外。檐铁,指的是屋檐下的金属装饰,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与室内的情境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夜深人静时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自然之美的感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