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常常为自己的身不由己悲伤,就好像楚钟仪被囚禁一样;又叹息自己被贬谪放逐,还要学齐国倡优讨好尊上。
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万里远行,旅愁使我平添了白发;船过黄州,风帆浴着冰冷的日光。
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注释

黄州:地名。
在今湖北武汉市东,长江北岸,东坡赤壁在此。
局促:受约束而不得舒展。
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
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此典后人多用来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这里与“局促”并提,则主要用“南冠被絷”之义。
“被絷”则失去自由,“南冠”表示陆游心系江南故乡。
迁流:迁徙、流放,指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齐优:齐国的优伶。
《史记·乐书》:“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
”后借指一般优伶。
优伶须曲意承欢,讨好于人,陆游正用此意。
英雄:此处指三国赤壁之战中孙权、周瑜等人。
天意无私:大自然无所偏爱。
无私,无私情,无偏向。
秋:凋零的时期。
羁愁:旅途之愁。
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
公元208年,周瑜大破曹操之地。
苏轼《赤壁赋》和《念奴娇》词误以黄州赤鼻矶为赤壁,陆游在《入蜀记》第四有辨证,此处姑从苏轼诗文生发。
“生子”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裴松之注引《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既然南宋朝廷不思北伐,生子如孙仲谋又有何用!仲谋,三国吴主孙权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黄州》,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感慨和对历史英雄的追思。首句“局促常悲类楚囚”以楚囚自比,流露出被压抑和困顿的情绪;“迁流还叹学齐优”则寓言自己如同流浪艺人,感叹命运多舛。接下来,“江声不尽英雄恨”借江水抒发壮志未酬的英雄之恨,而“天意无私草木秋”则暗示即使天道无情,秋天的草木凋零也揭示了自然规律。

“万里羁愁添白发”描绘出诗人因远离故乡而生的万里愁绪,岁月流逝使他增添了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则通过行船过黄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寂与凄凉。最后两句“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诗人以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作结,表达出不必效仿三国时期孙权(字仲谋)的雄图伟业,只需活出自我,不为外在成败所累的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陆游在困境中不失豪情,对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黄昏小雨中暂憩苍头在傍云初未尝得瞑予乃甚适若熟寐者作五字记之

人看初无寐,形劳幸少休。梦魂虽栩栩,鼻息未??。

轻若风中絮,浮如水上沤。

死生君了否,试向此中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黄祊小店野饭示子坦子聿

山林久衰病,生世几清明。

未作松根卧,犹寻溪上行。

食新炊麦饭,尝馌啜莼羹。

孺子虽知学,家贫且力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喜事

武夷老子雪垂肩,喜事何曾减少年。

鹦鹉螺深翻细浪,辟邪炉暖起微烟。

幽花滴露沾纱帽,乱絮凭风扑画船。

虎豹九关君勿叹,未妨一笑住壶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