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池

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

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

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越调唱的是隋朝的曲子,当年它也十分动听。
悲伤的旋律已经预示了国家的灭亡,废弃的诏书却仍留下它的名字。
如同凤凰的图腾最终消失,只剩下蛙鸣的嘈杂声音。
这凄凉的景象无法再探寻,夕阳背对着荒芜的城市落下。

注释

越调:古代音乐曲调名。
隋家曲:隋朝时期的乐曲。
九成:极尽优美,形容音乐非常动听。
哀音:悲凉的音乐。
亡国:国家衰败、灭亡。
废诏:被废弃的皇帝命令或诏书。
仪凤:古代象征吉祥的凤凰。
沉影:消失不见。
鸣蛙:蛙鸣。
沸声:嘈杂的声音。
凄凉:冷清、悲凉。
芜城:荒芜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婉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怀旧情怀。"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 表示诗人对过去隋代音乐的追忆,那些美妙的旋律曾经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 强调了音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即便是美好的音乐,也无法挽救一个已经灭亡的朝代,只能留下空有其名的遗憾。

接着的 "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 则通过对比来表达出现在的荒凉与过去的辉煌。仪凤,是古代帝王车驾前导的神兽,此处形容的是昔日荣华已成过眼云烟;而鸣蛙,只剩下蛙声四起,反衬出当下的萧瑟。

最后两句 "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创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凄凉" 描述了环境的冷清,而 "不可问" 则强调了这种凄凉已经无法追问其原因或意义;"落日背芜城" 中的 "落日" 是时间流逝和光阴消长的象征,"芜城" 则是荒废已久的城池,这里用来比喻曾经繁华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历史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收录诗词(44)

王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君玉,生于华阳(今四川成都),徙舒(今安徽庐江)。他是王罕之子、王珪的从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相关古诗词

金陵赏心亭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安公归顶山瑞石庵

谈空一纪馀,重出访岩居。

身是汾阳嗣,囊惟郭璞书。

公侯倒屣后,泉石结茆初。

山顶收榛栗,经秋信莫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吴中晓寒曲

大泽穹天莽同色,碧瓦阊门晓花白。

石岩左右断行人,洞庭一夜冰千尺。

曾持汉节单于垒,北风如刀割人耳。

知怜冻足苦双摧,一生不向遐方履。

凭谁赠我紫衣裘,中吴风土清且柔。

令严气正天地肃,长歌白苧临寒流。

玉兰酒熟金醅溢,太白连云尚殊□。

书窗半掩昼始开,几日红梅断消息。

形式: 古风

咏玉蕊花

玉蕊生禁林,地崇姿亦贵。

散漫阴谷中,蓬茨复何异。

清芬信幽远,素彩非妖丽。

苍烟蔽山日,琼瑶为之晦。

岁久自扶疏,岩深愈凝邃。

请观唐相吟,俗眼无轻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