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关陜中遇雨次早始达榆林行在所

鸡鸣别京邑,日落出关门。

山深路逾险,夜黑不待曛。

崖壁上崇崒,涧水中潺湲。

虚疑蜀川涌,实恐地轴翻。

崎岖历险㠋,窈窕经屈盘。

微雨飘然至,风劲中夜寒。

仆夫倦前进,欲留山下眠。

徘徊望陵谷,万籁俱萧然。

岂不念夕息,銮辂驻我前。

疲马顾影嘶,月出高林端。

行行险阻尽,豁焉见平原。

旷荡纵游目,始觉天宇宽。

初日照大营,百里戈戟攒。

行营列侍从,喜遂瞻天颜。

祥飙捲旌旆,瑞雾霏林峦。

得趁属车尘,安知行路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穿越险峻关陕地区的经历,途中遭遇风雨,最终于次日清晨抵达榆林行在所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山峰、悬崖、溪流、雨雪、月光等,生动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壮美。

首句“鸡鸣别京邑,日落出关门”,以鸡鸣和日落作为时间标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踏上长途跋涉的旅程。接着,“山深路逾险,夜黑不待曛”两句,通过“深”、“险”、“夜黑”等词,突出了旅途的艰险与孤独。

“崖壁上崇崒,涧水中潺湲”描绘了沿途的山崖峭壁与溪流潺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孤寂的氛围。“虚疑蜀川涌,实恐地轴翻”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担忧与敬畏。

“崎岖历险㠋,窈窕经屈盘”描述了道路的曲折与险峻,而“微雨飘然至,风劲中夜寒”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与寒冷。面对仆夫的疲惫与想要休息的请求,诗人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仆夫倦前进,欲留山下眠”表现了旅途的劳顿与疲惫,“徘徊望陵谷,万籁俱萧然”则通过静谧的自然环境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尽管思念着休息,但“岂不念夕息,銮辂驻我前”的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使命的坚守与责任感。

“疲马顾影嘶,月出高林端”描绘了旅途中的一幕,疲倦的马匹对着自己的影子嘶鸣,月光从高树梢洒下,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悲壮。然而,经过一番艰难跋涉后,“行行险阻尽,豁焉见平原”,诗人终于看到了广阔的平原,心情为之豁然开朗。

“旷荡纵游目,始觉天宇宽”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宽广的向往。“初日照大营,百里戈戟攒”描绘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军营景象,展现出一种壮观与秩序之美。

“行营列侍从,喜遂瞻天颜”表达了诗人见到皇帝时的喜悦与荣幸之情。“祥飙捲旌旆,瑞雾霏林峦”则通过祥云与瑞雾的描绘,象征着吉祥与好运。“得趁属车尘,安知行路难”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旅程的艰辛与最终的顺利到达,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夜行关陕中的艰难与壮美,以及对使命的坚守与对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157)

李时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来

独立怀来羽树间,淩秋一望意偏閒。

平原旷衍迷千里,古戍逶迤抱两山。

近郭云连青嶂路,傍河人住绿杨湾。

如今扈跸勤征伐,奏凯还从此处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驻跸土木阅武赐宴诸将

乘舆侵晓度层峦,驻跸平原更觉宽。

西去连山通代谷,北登峻岭入长安。

云飞斥候清秋远,鸟避军门白日寒。

玉帐前头因阅武,传宣赐宴圣情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二十八日驻跸鸡鸣山之沙城出营閒游

清跸驻沙城,玉帐淩高丘。

团营百里静,日已明戈矛。

田家惜筋力,禾黍尚未收。

盲飙吹沙尘,泱漭烟云浮。

晚景风稍定,天宇澄素秋。

辕门得随步,延目遂夷犹。

近瞩鸡峰秀,净见浑河流。

去适山水情,返值公与侯。

撝诃盛驺从,意气赫道周。

古来说良将,不贻明主忧。

岂伊重高爵,激烈著嘉谋。

裹革志何壮,据鞍心未休。

一身岂复惜,百代声名留。

迟回白日下,欲言无与酬。

俛仰气益奋,把笔试欲投。

拔剑坐深夜,寒光冲斗牛。

何当一搴旗,兵气扫旄头。

归悬藁街邸,歌舞颂皇猷。

铭功在彝鼎,彼哉不怀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晓发沙城由东山间道薄暮始达宣府

仆夫促严驾,晓发銮舆先。

避彼鸡鸣道,迂回由东山。

山险历层叠,路狭经万盘。

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俯视蹴飞鸟,仰望扪苍天。

谷崖莽无路,下马相攀缘。

崎岖几回转,犹在数里间。

旌旗蔽云日,剑戟森林峦。

憩阴摘山果,㪺壑漱清泉。

试看荷戈士,飞走轻飙旋。

边关虽迢递,大道亦便便。

既违澹台志,驱驰固宜然。

悠悠日将夕,始及见平川。

未知足力倦,飞骑得前奔。

疾风觉后随,倏忽达军门。

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欢。

愿言励雅操,戮力奉至尊。

但愿师奏凯,辛苦马足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