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笔山》由明代诗人何绛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
首联“一掌峰峦尽,还应静者知”,开篇即以“一掌”形容山峦之小,暗示山虽微不足道,却能触动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考。这里的“静者”不仅指观山之人,更暗含了诗人自身,表达了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颔联“塞鸿飞不到,秋兔欲藏时”,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静谧景象。塞鸿,指的是边塞的鸿雁,难以飞抵此处,象征着外界的纷扰无法触及这片宁静之地;秋兔欲藏,则是秋天的兔子想要躲藏起来,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界的隐匿与收敛。这两句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
颈联“势岂千铢累,功非一篑亏”,转而探讨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这里将山峦的形成比作“千铢累”和“一篑亏”,分别比喻为积累与崩溃的过程,强调了自然界的生长与消亡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必然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力量与宇宙法则的敬畏之情。
尾联“虽云最小物,造化亦何私”,收束全诗,点明主题。诗人认为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蕴含着造化的智慧与公平。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描绘的自然景象的总结,也是对生命与宇宙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综上所述,《笔山》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宇宙法则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