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香慢.日耳曼女士李士馨花明玉艳,略识华文。与陈骏生典簿邂逅白陵。联骑看花,擘巾题句,拟之洛水江皋,不是过也。后士馨以流离远徙,竟绝声闻。骏生重访旧居,大有朱箔天涯之感。因取士馨往日赠诗,属张小轩茂才译为长篇,自书于册,而委余题首

海样多情。只相思脉脉,相惜惺惺。

天涯绮怀,才诉又堕香盟。

半叠银笺写泪,纵微吟、不是双声。

芳辞试重译,一曲花游,软语分明。

佳人原薄命,叹天寒倚竹,波远飘萍。

敲残鸾镜,绝忆鹦母曾听。

我亦风尘倦客,尽伤心、重过旗亭。

春愁奈何,许如此韶光,付与啼莺。

形式:

鉴赏

此诗《国香慢》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词人潘飞声所作,描绘了一段异国情缘中的深情与离别之苦。词中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牵挂。

“海样多情”开篇即点出情感的深广,“只相思脉脉,相惜惺惺”则直接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天涯绮怀,才诉又堕香盟”描绘了恋人间的甜蜜与承诺,然而“半叠银笺写泪,纵微吟、不是双声”又透露出分离后的哀伤与无奈。词人通过“芳辞试重译,一曲花游,软语分明”来表达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语言不同,心意相通。

“佳人原薄命,叹天寒倚竹,波远飘萍”进一步深化了对恋人的同情与哀怜,将佳人比作在寒冷中依偎竹子、随波逐流的浮萍,形象地表现了她孤独无助的状态。“敲残鸾镜,绝忆鹦母曾听”则通过鸾镜破碎、鹦鹉不再啼鸣的场景,暗示了恋情的终结与回忆的消逝。

“我亦风尘倦客,尽伤心、重过旗亭”表达了词人自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春愁奈何,许如此韶光,付与啼莺”最后以莺啼春愁收尾,既是对恋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叹息。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异国恋情的描绘,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最柔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收录诗词(209)

潘飞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王孙

珠帘不卷月黄昏。楼上春寒深闭门。

独倚熏炉酒梦温。黯销魂。似有弦声花外闻。

形式:

菩萨蛮.独游莎露园

绿窗晴日浑愁度。啼莺劝我寻春去。閒过杏花时。

春浓客不知。明湖垂翠柳。绝忆蛮腰否。

飞过两鸳鸯。如何不断肠。

形式:

满庭芳.柏崎园观百花会

绣织琼台,香围金屋,锦城春色重重。

西华游戏,欧碧化珠宫。

谁唤道人七七,催顷刻、妆点娇浓。

争知道,休挝羯鼓,花信已潜通。

华鬘看著手,十洲旖旎,不见愁红。

况霓裳漫舞,齐护东风。

却恐宵深梦冷,烧电烛、光照帘栊。

归情好,河阳旧县,我亦种花农。

形式:

秦楼月.琼楼话月图

花阴怯。姮娥夜赠琼楼月。琼楼月。

碧天携手,有人愁别。东华莫道音尘绝。

鱼书愿借银槎发。银槎发。不如归去,广寒宫阙。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