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

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

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

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

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

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

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

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

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

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

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

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

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

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

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

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孝绰在上虞乡亭观赏潮汐之景的情境,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句“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诗人回忆起自己初入仕途,身着官服,在繁华的洛阳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接着,“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富,但还是担任了官职,担任郎官的职位。

接下来的几句“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描述了诗人多次进入朝廷,与贤士相伴,参与国家大事。然后,“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表明诗人受到朝廷的礼遇,与众多才华出众的人士共事。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表现了诗人参与讨论国家大事,并创作文章。接着,“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描述了诗人参与宴会和学术讨论的情景。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态炎凉的感慨。随后,“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描述了诗人从文职转为官员,离开朝廷。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表达了诗人对治理百姓能力的自我反思。接下来,“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通过类比,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教化的追求。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描绘了上虞乡亭周围的环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则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自然美景的喜爱。

最后,“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描绘了秋天江面的景色,雨后阳光洒在移动的池塘上。“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平静与突然的波动。

“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描述了山与水面的交融,如同高大的伞盖。“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描绘了沙洲上的景象,以及水面的波浪。“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到家乡,远离尘嚣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经历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5)

刘孝绰(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名冉,小字阿士。七岁能文,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梁武帝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后迁尚书水部郎。作诗得武帝嗟赏。累擢秘书丞,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官。位终秘书监

  • 字:孝绰
  • 号:“神童”
  • 籍贯:南朝梁彭城
  • 生卒年:481—539

相关古诗词

太子洑

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涨。

复此沦波地,派别引沮漳。

耿耿流长脉,熠熠动微光。

寒乌逐查漾,饥鹈拂浪翔。

临泛自多美,况乃还故乡。

榜人夜理楫,棹女暗成妆。

欲侍春江曙,争涂向洛阳。

形式: 古风

登阳云楼诗

吾登阳台上,非梦高唐客。

回首望长安,千里怀三益。

顾惟惭入楚,降私等申白。

西沮水潦收,昭丘霜露积。

龙门不可见,空慕凌寒柏。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夕逗繁昌浦诗

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

疑是辰阳宿,于此逗孤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栎口守风诗

春心已应豫,归路复当欢。

如何此日风,霾曀骇波澜。

倏见摇心惨,俄瞻乡路难。

赖有同舟客,移宴息层峦。

华茵藉初卉,芳樽散绪寒。

谑浪虽云善,江流苦未安。

何由入故园,讵即纫新兰。

寄谢浮丘子,暂欲暇飞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