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已讷二老轩

吾闻墨者徒,设教本兼爱。

释伽弘其源,方识宇宙大。

河沙与宝塔,平等了无碍。

夫何佛法衰,涉晋唐五代。

祖师南北分,鼻孔争谲怪。

传流各衣钵,纷纶辨宗派。

尔来三百年,涂辙日以隘。

教律复异门,禅机亦殊解。

订以大小乘,森若立矛介。

虎豹自狰狞,蛇龙相噬嘬。

驾空树金碧,尔汝别疆界。

蒲卢学抱子,嗣续植根蒂。

蜗争竞蛮触,夷乐骋兜佅。

裘屦无贰颜,楚越隔肝肺。

天韬苦羁束,心阱坚莫坏。

之人良可悲,贤愚固难概。

谁知已讷公,粲粲发眉采。

少年掺袂游,瓶锡遍湖海。

是非不关耳,穷达付长嘅。

晚归耕石田,禾枯将种稗。

唯有旧家山,青眼终不改。

挂笠寄清樾,编茅客欠噫。

目之维摩室,而无天女在。

谓是庞公居,似欠孔明拜。

强名曰二老,当索形骸外。

泉石日幽雅,松竹森蔚荟。

轩窗抱岩壑,胸次绝瑕颣。

睡起听粥鱼,微云初霮䨴。

宴坐圆觉场,忘言默相对。

二老容于轩,须弥纳一芥。

舍轩求二老,怒风号大块。

轩以二老名,未免蛇足画。

请更以不二,免为轩所卖。

我为说偈言,聊以赎诗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对已讷二老轩的赞美和感慨之作。诗中,作者首先赞扬墨家兼爱的思想,并将其与佛教的平等理念相提并论,指出佛法在历经晋唐五代后逐渐分化,宗派之争导致教义狭隘。接着,他批评了当时的佛教界,既有教律之争,又有禅宗的不同理解,如同虎豹争斗,失去了最初的和谐。

诗人对已讷二老轩的主人——已讷公,表达了敬佩之情,称赞他的游历广博,不拘泥于世俗的是非和贫富,晚年回归田园,坚守初心。然而,他发现二老轩虽名为“二老”,却似乎缺少了某些精神内涵,如维摩诘的智慧或庞公的隐逸,因此建议以“不二”之名更为恰当,避免陷入门户之争。

最后,诗人描述了二老轩的环境幽静,生活简朴,充满了自然之美,他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二老相对而坐,忘却言语,达到了一种圆觉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二老”应超越形式,寓含无为而治的精神,而非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名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和谐、超脱世俗的追求,以及对回归自然、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当时佛教界的分裂现象进行了反思。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赠云洲老师

嘉定丙子斗插申,秋灰出管才半旬。

我来适值蒸暑节,烛龙吐燄扶桑滨。

炎官流汗走踯躅,金乌啄火焚空旻。

湿云拥岫呼不出,火云糊天挂赫日。

脑脂盖眼壮士眠,谁挽天河洗蒸郁。

友人万君家龙丘,追凉共作招提游。

入门指点到丈室,中有石壁清且幽。

半月泓澄锁寒绿,气象凄切涵清秋。

凛然便觉肌骨爽,恍疑石罅蟠蛟虬。

老师宴坐圆觉场,一笑对客双胡床。

雀芽新试蟹眼汤,未到舌本先生凉。

悬河倒流挥玉麈,果然惊出蛟龙舞。

须臾雾裹浮图尖,地墨天昏作风雨。

吻端造化转寒燠,约束商羊上天去。

云开月明众峰出,指向岩前石应语。

归来为乏琼瑶报,清梦安排几番到。

池角土花生碧草,逗晓檐前乾鹊噪。

我承佛敕为行词,可拜云洲老师号。

形式: 古风

赠许石田为僧

平明对镜良独难,子能脱屣弹指间。

戏视此身如髦蛮,冠巾摆落逃繻关。

千钧强弩一笑弯,万钱买尽江南山。

厌渠世路车轮殷,赤脚健倒苔痕斑。

参寥佛印若是班,江湖风月不汝悭。

汝狂方醒众所欢,我独见之为三叹。

辨诘孔释语可删,白云深处输君闲。

形式: 古风

糟蟛蚏送葺芷

月腹一寸能郭索,黄流在中自濡壳。

蝤蛑可是丈人行,螃蟹视之师长伯。

二眸挺出胜怒蛙,八跪前驱非屈蠖。

笑令樊哙自横行,何用吕布须急缚。

餔糟啜醨乃吾味,嚼齿穿龈未渠恶。

属厌祗觉一解胜,效美不辞双距落。

蔡谟但记尊足存,孙卿不悟铁成错。

谩誇右手亦持螯,水中之怒无乃虐。

梁王菹醢犹至今,千古吁嗟汉恩薄。

玉柱江?酒半酣,银丝鲫鱼脍新斫。

此非不足君所邪,斶顾居贫未能学。

虫鱼琐碎熟尔雅,曲生逢之三距跃。

太真小物自足佳,葺芷一笑为飞白。

形式: 古风

臂疼自砭

云长凿骨未为奇,断臂亭亭对祖师。

万法从心当自省,个中冷暖有鱼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