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五)野人致紫竹栽手植方丈后

名山昔远游,老罢无复睹。

永怀避世士,往往寄农圃。

移家白云根,及此未春雨。

桃梅足新栽,把玩喜欲舞。

可无紫琅玕,叶作翠凤羽。

宠光松菊径,萧散烟霞聚。

雌雄比嶰谷,颜色盖南浦。

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

咄嗟勿留情,万物乃吾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诗中提到的“名山”、“避世士”、“桃梅”、“紫琅玕”、“松菊径”、“烟霞聚”等意象,都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超脱世俗的意味。

诗人回忆起往昔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如今选择隐居于农圃,远离尘嚣,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诗中特别提到了“移家白云根”,即搬家到云雾缭绕的地方,象征着对清新脱俗生活的向往。

在新居中,诗人亲手栽种了桃树、梅树,并对它们充满了喜爱之情,仿佛它们是他的朋友一般。同时,他还特意种植了紫琅玕,这种植物以其翠绿的叶子和独特的形态,为他的园地增添了几分雅致。

诗中还提到了“松菊径”和“烟霞聚”,前者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后者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作为结尾,既是对自然生长过程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成长的隐喻。他强调,虽然外界的行动可能受限,但内心的喜悦与成长却是无法阻挡的。整个诗篇洋溢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高洁的情操。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六)得白菌引酒径醉

春霖接岁寒,鲑菜已久索。

谁持玉轮菌,侑我金凿落。

安知老瓦盆,平昔滋味薄。

得此径陶然,朱颜忽如昨。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其十七)辛亥正月六日夜雷已发声大雨达旦山中流泉高下喷薄殆不啻九十九不减仇池也

故岁聿其除,微阳已潜回。

始兹鱼上冰,殷地惊春雷。

急雨暗清夜,飞流散岩隈。

迟明起四顾,妙境神所开。

未信小有洞,苍崖隔凡埃。

琤淙十九泉,漱玉松风哀。

褰裳喜欲狂,幽兴不可裁。

妙喜真断取,呼猿定飞来。

相与俯清駃,传杯聊溯洄。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戏书古句题山居

青山秀色若可餐,卷书饥坐看南山。

乐哉洋洋岩下水,可以乐饥仍洗耳。

石田硗埆不敢荒,时耕带月归带霜。

田中不了曲蘖事,蝉腹且追张子房。

形式: 古风

五月二日同叔问过弥陀阁观山中飞瀑

飞泉落青冥,掩冉振森木。

惊雷殷厚地,喷薄转空谷。

崩湍争喧豗,漱此千丈玉。

汹如秦军破,势比不周触。

初疑三峡移,无乃九井蹙。

云中阿兰若,峻岭锁重麓。

悽寒绝人境,共此媚幽独。

长饥不难忍,洗耳谢羁束。

君方应时须,我已甘脱粟。

正恐山不深,从今友麋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