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再用廷尉之子京兆君韵西台又曰冯台》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首联“卜筑初成万象开,高风不让景夷台”,开篇即以“卜筑”点出主题,意指在新居落成之际,四周的景象仿佛都为之焕然一新,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高雅之风,不亚于古代名士景夷台的风采。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新居的环境与古代名士的居所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新居环境的满意和对过往名士的敬仰。
颔联“九峰云气时时合,三泖波光面面来”,进一步描绘了山川之美。九峰之上云雾缭绕,时聚时散,如同仙境一般;而三泖湖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四周的景色,美不胜收。这两句通过动态的云气和静态的波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
颈联“共道将军人似树,宛然仙尉市名梅”,转而赞颂历史人物。这里的“将军人”可能是指某位英勇善战的将领,其形象如同挺拔的大树,坚韧不拔;而“仙尉”则可能是对某位官员的赞誉,其品行高洁,如同市井中的名贵梅花,令人敬仰。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评价。
尾联“澜狂柱屹当年事,感旧怀贤首重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这里的“澜狂柱屹”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人物,它们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坚不可摧的柱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诗人通过“感旧怀贤”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贤者的怀念,同时“首重回”或许暗示了诗人希望再次回到那个充满英雄气概的时代,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怀念,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