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羔羊”与“素丝”的比喻,描绘了忠诚与正直的臣子形象。"羔羊同时缝素丝",以羔羊的温顺与素丝的纯洁象征着臣子的谦逊与清廉。"抑抑有老尊其仪",强调了这些臣子不仅在行为上遵循传统礼仪,更在内心深处保持着对道德的敬畏和尊重。
接着,“如何多善臣子国”,诗人感慨于众多贤良之臣在国家中的重要性,他们如同国家的基石,稳固而不可或缺。然而,“犹有北门怀仕诗”,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是在说即便如此,仍有人心怀仕途,追求功名利禄,这与前文对忠诚与正直的颂扬形成了一种对比,引发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通过对“羔羊”与“素丝”的巧妙运用,以及对“臣子”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正直品质的推崇,同时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体现了元代文学中对道德与现实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