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罢征边将

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

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

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閒。

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结束了在光禄塞的征战,他初次踏入玉门关。
残月映照下,边疆士兵都已归来,寒风中勇猛战士返回家园。
旗帜的光芒映照着桂花树,箭矢散落如星点闲散。
胜利归来后,将军被赏赐府邸,他的功绩将永远铭记在窦宪山上。

注释

罢征:结束征战。
光禄塞: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征战之地。
玉门关:古代边关,象征边疆。
残月:月亮接近满月状态,形容夜晚。
边兵:边疆的士兵。
寒风:寒冷的风。
旗光:旗帜的光芒。
桂卷:桂花树,也可能指代月色。
箭镝:箭矢和响箭。
半星閒:稀疏零散,像星星一样。
将军第:将军的府邸。
窦宪山:窦宪,东汉名将,此处可能象征功勋永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将军归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刻画,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战士们的英勇。开篇“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两句,设定了将军结束征战、重返玉门关的情境。"罢征"意味着战争的停止,而“光禄塞”可能指的是边疆某个地方的名称,"初入玉门关"则表明将军正在进入或返回玉门关。

"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两句,通过对残月和寒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战争结束、士兵归来的氛围。"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尾声,而"边兵尽"则说明了战争已经结束;"寒风"给人以凛冽孤寂之感,而"壮士还"则突显出战士们英勇归来的形象。

"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閒"两句,则通过对军旗和箭镝的描写,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塞生活的艰辛。"旗光"可能指的是军旗在阳光下的映照,而"侵桂卷"则可能是形容军旗飘扬的样子;"箭镝半星閒"则描绘了一种战后的冷清,箭镝散落一地,如同星辰般零乱。

最后,“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两句,表达了对将军归来的赞美和纪念。"归赐将军第"可能意味着将军的府邸,而"长铭窦宪山"则是对将军功绩的永久纪念,通过刻字于山石以示永恒。

整首诗语言沉雄、意境苍凉,通过对边塞景象和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边疆战士不易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精神的深切赞美。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赠清逸魏閒处士

奕世依岩石,褒恩下帝庭。

姓名高士传,父子少微星。

池溜遥通涧,家林近带坰。

分明诏书意,天极赐鸿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赠楞严舒上人

丈室锦城隈,庭閒地遍苔。

饭从香积取,花续少林开。

讲昼经残叶,禅宵烛委煤。

无嫌一时学,要是暮云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赠潘斋郎

吟塘春草夺袍青,兰玉仙姿出谢庭。

刻羽彫章传雪市,煎波丽赋淹云溟。

逢衣四座开宾榻,綵服千金献寿醽。

汉殿前期思削牍,紫围翔步弁如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辨才少白师归天台

壤色拥行肩,南方应有缘。

归艎素车浪,宝戺赤城天。

宴树春园密,谈花画祴鲜。

凭师无阂智,呵黜二宗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