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观驾御端门诗

仙韶楼底弄春和,帘额随风捲绣波。

午夜九霄开宝扇,一声万寿彻明河。

灯缠月影祥光动,酒入天颜喜气多。

侍从有班无籍去,花边空听太平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仙韶楼上奏着春天的乐曲,窗帘随风轻轻卷起如绣波荡漾。
深夜时分,九重天宫打开珍贵的宝扇,万寿之声响彻明亮的银河。
月光下,灯火摇曳,吉祥的光芒闪烁,美酒注入天庭,满溢着欢喜的气息。
侍从们有序地离去,没有留下记录,只有在花丛中空余倾听那太平的歌声。

注释

仙韶楼:指宫殿或楼阁中的音乐演奏场所。
弄春和:演奏春天的和谐乐曲。
帘额:窗帘和窗框。
绣波:比喻轻柔的卷动像波纹。
午夜九霄:深夜的天空,九霄指天的最高处。
宝扇:象征权力或珍贵的扇子。
万寿:对长寿或皇帝的尊称。
彻明河:声音响彻整个明亮的银河。
灯缠月影:月光下的灯光摇曳。
祥光:吉祥的光芒。
天颜:指天庭或皇帝的面容。
喜气多:充满喜悦的气氛。
侍从有班:侍从们按次序。
无籍去:没有留下记录或名册就离开。
花边:花丛旁边。
太平歌:象征和平、安宁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皇帝出行的盛况。首句“仙韶楼底弄春和”展现了皇家音乐在春意融融中奏响,气氛和谐。次句“帘额随风捲绣波”则通过轻盈的帘幕和如波纹般的绣饰,烘托出皇宫的华美与节日的热闹。

“午夜九霄开宝扇”写出了深夜时分,皇帝乘坐的华丽宝扇在九重天际缓缓展开,象征着皇权的崇高和尊贵。“一声万寿彻明河”更是表达了对皇帝万寿无疆的美好祝愿,声音响彻明亮的银河,显现出庆典的庄重和宏大。

“灯缠月影祥光动”描绘了月光与灯火交织的祥瑞景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酒入天颜喜气多”则通过饮酒的场景,传达出皇帝和群臣欢庆的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侍从有班无籍去,花边空听太平歌”,写出了宫门外,侍从们有序地列队离去,只有花丛中的歌声回荡,展现出盛世太平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国家安定、百姓安乐的深深期盼。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夕宫廷庆典的壮观场面,寓含了对皇家权威和国家繁荣的赞美。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卿舟次丹阳读予与诸君前年送别联句因作以道南还愆期之意远垂寄示辄依元韵和答

归舟南过练塘时,重阅前年送别诗。

人世阖棺方始定,客程流梗固难期。

君还里闬寻三雅,我尚山城守一枝。

涵碧春来应倍好,何缘吟对举清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升之元真观读书

白日无停运,青云要早图。

寓居邻上士,述作笑潜夫。

案冗书签满,窗明树影孤。

徘徊拂尘壁,一半旧题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壬子六月庚申夜陪魏公诣龙坛

上公小队俯郊关,读祝焚香拜夜坛。

旱魃此时尤肆虐,应龙何处辄图安。

咒辞如律喷孤剑,刲血须明验一盘。

盛夏连年陪席位,自惭不是牧民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文懿大师院假山

绕郭非无海上山,更收紫翠入禅关。

竺峰飞过传闻后,蓬岛移来想像间。

草树细含生意足,云烟轻带野情还。

主人高卧嵩衡畔,应放幽寻杖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