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

四海蒸为云,三夜皆天风。

他方纵有月,不照长安中。

长安十二楼,户牖凿玲珑。

贵家金张徒,高宴开帡幪。

华烛代明月,何必光遂通。

夕露久巳晞,欢娱良未终。

迫塞谅有殊,盛衰宁见同。

悠扬云中魄,既满还自穷。

鬼神恶盈踰,天道怀其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十六夜》,描绘了长安城在夜晚的独特景象和氛围。首句“四海蒸为云,三夜皆天风”展现了广阔的天地间风雨交加的壮丽场景,暗示着外界环境的动荡。接下来,“他方纵有月,不照长安中”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内繁华景象的专注,即使外边有月光,也无法穿透这城市的喧嚣。

“长安十二楼,户牖凿玲珑”描绘了长安城内的豪奢建筑,窗户雕饰精美,暗示着权贵之家的奢华宴会。“华烛代明月,何必光遂通”进一步强调了灯火辉煌的宴席,明亮的烛火足以替代月光,反映出权贵阶层的豪奢生活。

“夕露久已晞,欢娱良未终”则转而描述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尽管露水已经蒸发,但人们的欢乐尚未消散。“迫塞谅有殊,盛衰宁见同”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富贵人家的欢乐与外界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盛衰之理。

最后两句“悠扬云中魄,既满还自穷。鬼神恶盈踰,天道怀其公”以月亮盈亏的自然法则隐喻人生和社会的起伏变化,指出鬼神厌恶过度的盈满,天道则追求公正,寓意着世间万物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过于骄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之夜的景象,寓言了人生的盛衰变迁,以及对天道公正的思考,体现了李梦阳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163)

李梦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字:献吉
  • 号:空同
  •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 生卒年:1472-1530

相关古诗词

十七夜

幽意竟不惬,待月坐沙际。

久阴固当豁,明月忽堕地。

桂枝没半轮,蟾兔职业废。

姮娥饰粉妆,愁绝云楼閟。

鸾忧不解舞,竟夕掩孤袂。

崔嵬黄金阙,何由诉天帝。

景破力不敌,光满云仍蔽。

徬徨步林樾,为尔一流涕。

形式: 古风

小至

日为众阳宗,来往成谢代。

来之生万物,往以告成岁。

亭亭羲和驾,建此南飞旆。

双龙服偃蹇,流云翼其外。

和风卷冻雾,重阴飒无赖。

枢知化工斡,冥与天意会。

大君肃嘉礼,君子幸亨迈。

谁能助新阳,为我激灵籁。

形式: 古风

赠徐子

偃王世芜没,石麟亦埋翳。

徐子发东吴,英论有馀地。

龙游沧波阻,日出浮云蔽。

呜呼献王士,竟洒荆山涕。

光掩明珠弃,宠奋西施废。

古来共如此,不独君遭际。

余本澹荡人,倾盖托末契。

酣歌继日暮,醉酒无阴霁。

各为征蓬散,吾岂匏瓜系。

旧时南阳宅,回首成迢递。

蹈海有夙期,与子自兹逝。

形式: 古风

七夕遇秦子咏赠

皎皎河汉月,照我西南楼。

七夕远宾集,置酒城东陬。

展席对双星,盈盈隔中流。

艳艳睹妆女,欲济无方舟。

神爽即易合,茫昧竟难求。

明明君子德,寡妁谁为仇。

岂无采唐约,失身良见尤。

人生信龃龉,世事良悠悠。

不见古时人,皓首犹公侯。

葵藿不饿死,富贵安可谋。

愿絷场下驹,尽我盘中羞。

我今为秦声,子也当吴讴。

酣歌达清曙,临分赠吴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