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寄钱彦良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以月为媒介,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垆亭旧时月,两地照分离"描绘了月光普照两地,但两地的人却因分离而不能相见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离愁。"岁久无音信,人来每问知"则写出诗人长久没有收到友人的消息,只能通过询问他人来打探一二,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挂念。
后四句转向对现实的描述:"蟂矶息烽火,鸥渚净涟漪"暗指战乱已息,江边鸥鸟栖息,水面涟漪轻荡,象征着和平的到来。"县郭茅茨密,遗民喜得师"则描绘了乡村的安宁景象,百姓安居乐业,见到老师(可能指钱彦良)归来,倍感欣喜,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喜悦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故乡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