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子常携琴入村

阎夫子,通古今,家徒四壁犹一琴。

今年二月雨霖霪,喜君垄麦如人深。

屋间幽默咸池音,高山流水我非听,听我说君辛苦吟。

薛老村西十里地,旱日燎原无柳林。

芒鞋曳杖逐镰笼,当午未食饥烧心。

芸芸麦田翻黄波,蝻虫盘穗如蜗螺。

麦未收打催种豆,屋下迹少田间多。

阎夫子,时我过,我与夫子良同科。

四体虽勤口餔众,煮豆然萁穷奈何。

人谓君琴语辛苦,此曲无乃伤天和,君不见夫子宋围不糁犹弦歌。

形式: 古风

翻译

阎夫子博古通今,家中贫穷仅有一琴。
今年二月雨水连绵,欣慰你田里麦苗茁壮如人深。
屋内回荡着咸池的乐音,高山流水之音我却听不进,只听你说辛勤劳作的诗篇。
薛老村西十里的地方,干旱无柳树林,烈日下一片荒芜。
你穿着草鞋持杖割麦,中午未食腹中饥饿如火烧。
金黄的麦浪翻滚,蝗虫啃食麦穗状如蜗牛螺壳。
麦子还未收割,又催促播种豆类,屋内空旷田间劳作频繁。
阎夫子,当我来访,我们都是勤奋之人,命运相似。
虽然身体劳累,仍需喂饱众人,煮豆燃萁,生活困苦如何应对。
人们说你的琴声苦涩,这曲调似乎破坏了自然和谐,你可曾见夫子在宋国围困时仍弹奏弦歌?

注释

阎夫子:对某位名叫阎的农夫的尊称。
咸池音:古代音乐名,象征高雅艺术。
薛老村:地名。
芒鞋曳杖:穿着草鞋持杖行走。
宋围不糁犹弦歌:典故,形容即使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和文化修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阎子常携琴入村》,通过对阎夫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虽生活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阎夫子通晓古今,家中虽然简朴,仅有一琴相伴,但他的生活并不乏味。二月连绵的雨水让农田丰收,他为此感到欣喜。屋内传出琴音,仿佛咸池之乐,然而诗人并未沉醉于音乐,而是感慨阎夫子的辛勤劳作。

阎夫子居住的薛老村环境艰苦,干旱无柳,他穿着草鞋持杖劳作,中午未食,心中充满饥饿。麦田中蝗虫肆虐,他不得不在麦熟前就开始播种豆类。尽管忙碌,阎夫子仍尽力养活众人,生活的艰难使他不得不烧豆为炊,处境困苦。有人认为他的琴声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但这琴音或许正是他对生活的坚韧和对和谐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宋国围城时,即使粮食匮乏,夫子仍能弦歌自乐的故事,来赞美阎夫子的乐观和坚韧,暗示他的琴声并非单纯的苦涩,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整首诗通过阎夫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勤劳、坚韧和乐观精神的赞赏。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鸾车引

推鸾车,伐鼍鼓。从帝子,迎天女。天女喜,立龙旂。

冯小宝,光陆离。云斑斑,覆铜山。

新城鸣鴂如乳乌,飞来为尔栖青梧。

控鹤府令云衣裾,仆射窜死令公诛。

妇惧儿无呼,儿呼惊索胡。

宜都内人立次且,手擎何物金唾壶,请为大家画长图。

徐公子,哗且止,卿无来,明堂屡舞覆龙杯。

覆杯之傍戏大鼠,卿欲投之梁公惧。

形式: 古风

黄河

黄河齧小吴,天汉失龟鳖。

灵原潭下藕烂死,只有菖蒲不生节。

白马桥边迎送胡,冀州断道无来车。

新堤筑得高嵽嵲,旧堤杵声未可绝。

形式: 古风

喜文潜自淮南归招饮西冈呈坐客

春回三楚冰生漪,银台春梦归心驰。

莫言上水百丈苦,淮渚东风一月期。

都城经春雪蔽地,百花不放须君至。

清晨一纸国门书,走马蓬壶下直初。

保康桥头灯照夜,我马鸣嘶向君马。

得君岂但官局同,卜邻况近南城下。

文词翊善知名久,丈人令德于公后。

同年廖李芸省郎,吴门隐尉身姓张。

平时花发值此客,随分东墙有春色。

宫壶赐酒玉流卮,请君但作留春诗,人生身外安所知。

为君借舞杜廷尉,对花有酒那不醉。

形式: 古风

富春行赠范振

钱塘江北百里馀,涨沙不复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叶粗,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风恶,风高驾潮晚不落。

鼓声鼕鼕橹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楼,不出山行不记秋。

越舶吴帆亦何故,今年明年来复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