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蕲州

未见蕲州城,已见蕲州山。

诸山初不高,苍石砺且顽。

想当至正时,民物庶以殷。

大江楚西来,万里不闭关。

兹山独储英,群雄出其间。

遂为祸乱阶,滋蔓莫可删。

忆我闻乱初,我方总两鬟。

侍立父祖旁,听说国步艰。

焉知三十年,见此草与菅。

骨肉亦已零,安得发不斑。

披榛欲吊古,豺虎怆我颜。

苍茫望茅宇,日落孤舟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基的《望蕲州》,通过对蕲州山景的描绘,寓言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首句“未见蕲州城,已见蕲州山”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对远方的期待和眼前景象的引入。接着,诗人描述了山石的特点,暗示了历史的痕迹,“想当至正时,民物庶以殷”,追忆了昔日的繁荣。

诗人进一步借大江之水象征国家的开放与活力,“大江楚西来,万里不闭关”,然而“兹山独储英,群雄出其间”,暗示了英雄辈出却也导致了战乱。“遂为祸乱阶,滋蔓莫可删”表达了对乱世的忧虑和历史教训的反思。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国家动荡,“侍立父祖旁,听说国步艰”,而今三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只剩荒凉,“见此草与菅,骨肉亦已零”。

最后,诗人表达出对故土的怀念和哀伤,“披榛欲吊古,豺虎怆我颜”,眼前景象凄凉,只能在夕阳下孤独归舟,结尾处的苍茫和孤寂,更显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古讽今,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沉浮。

收录诗词(318)

杨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小孤

大孤俯如盘,小孤俨而立。

群山如从使,左右相拱揖。

孤根屹撑拄,万窍争喷噏。

浏浏阴风旋,惨惨元气湿。

江流亘其下,震怒莫敢汲。

洑为盘涡深,驰作奔马急。

跻攀或失手,一駚不可及。

我来值秋晚,木落众鸟集。

勿爨夜船犀,鲛人抱珠泣。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望南岳

我从匡庐来,但觉诸山低。

嵯峨望衡岳,云霄与之齐。

下有赤蛇蛰,上有朱雀栖。

仰瞻祝融拔,俯揖紫盖迷。

五岭皆培霢,三江为涔蹄。

巍然南服尊,嵩霍相提携。封秩崇君称,诸神咸朝。

丹书篆宝册,万古封金泥。

百王重祀典,赤缫藉玉圭。

自非精灵通,牲帛劳焚赍。

余方向远道,无由陟层梯。

苍苍烟霞中,喔喔闻天鸡。

缅思昌黎伯,恭默开云霓。

灵贶自昭格,诚敬良可稽。

斯人久云没,感念徒含凄。

形式: 古风

发衡州

五日白一发,十日皱一肤。

人生冰雪容,终作靴纹粗。

今朝清镜中,已与昨日殊。

不忧须眉苍,但恐皮肉枯。

肉枯亦常理,所念非壮图。

有亲恩最深,抚养劳勤劬。

怜我幼失怙,爱我如掌珠。

斯恩未及报,不敢忘须臾。

书来得凶问,哀顿空号呼。

衣衾与棺敛,弗得亲走趋。

家山在万里,那能返故都。

树头哑哑啼,愧杀返哺乌。

有子初学言,行步要母扶。

已解索梨栗,未知识之无。

重在托宗祀,岂暇问贤愚。

弟妹皆漂零,远在天一隅。

仲氏久无信,梦中时友于。

艰难斥卤滨,何以保微躯。

计工当已还,母乃东归吴。

童仆各分飞,仅有赤脚奴。

竛竮苦肺疾,终夜声呜呜。

怜渠亦解事,剪伐供樵苏。

异乡骨肉远,赖此相支吾。

嗟我客梁楚,只身亦崎岖。

白昼畏豺虎,夜防狸与狐。

所赖筋力强,窜伏幸无虞。

今年觉衰倦,自怯行远途。

东风洞庭波,落日青草湖。

鱼龙来欺人,烟涛惨模糊。

兹晨过衡阳,霁景差可娱。

桃花白练带,春水绿菰蒲。

感此颜色妍,暂使忧心苏。

万事信有命,抚膺长叹吁。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湘江道中思常宗

暮江散微雨,风定波自碧。

一鹭立不飞,双鸿递相直。

余烟菱女唱,新月渔郎笛。

此处忽怀人,相思杳何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