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直南迁舣舟碧湘门外半月未游湘西作此招之

江夏无双果无双,子云赋工未必尔。

那知一饭在家僧,真是潜山癞居士。

春湖白鸥未入手,衣冠林中作蝉蜕。

平生俯视造物儿,儿顽不省犹相戏。

罗浮旧游今再游,一念去来开眼睡。

泊舟隔岸望湘山,应爱烟霏浮幕翠。

快当著屐上千岩,要看松风迎笑齿。

公虽妍蚩付一目,定自胸中有泾渭。

我非破头山下人,闻弦赏音亦风味。

知君不传西土衣,一龙一蛇聊玩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黄鲁直南迁舣舟碧湘门外半月未游湘西作此招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黄鲁直的思念与期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江夏无双果无双”,以“无双”二字起笔,表达了对江夏地区特产的独特赞美。接着,“子云赋工未必尔”一句,借用了扬雄(字子云)的典故,暗喻黄鲁直的才华可能超越了扬雄,引出对黄鲁直才能的高度评价。

“那知一饭在家僧,真是潜山癞居士”两句,通过对比家僧与潜山癞居士的形象,暗示黄鲁直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却有着超凡脱俗的智慧和品格。

“春湖白鸥未入手,衣冠林中作蝉蜕”描绘了黄鲁直在春日湖畔与白鸥未有交集,却如同林中蝉蜕般隐逸自在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风度。

“平生俯视造物儿,儿顽不省犹相戏”则表达了黄鲁直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力,以及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顽童般的造物者,也能保持游戏的心态,展现出一种豁达与幽默。

“罗浮旧游今再游,一念去来开眼睡”两句,提到黄鲁直再次游览罗浮山的经历,以及他在短暂休息后重新振作的精神状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泊舟隔岸望湘山,应爱烟霏浮幕翠”描绘了诗人站在岸边,遥望湘山,欣赏着山间烟雾缭绕、翠绿欲滴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快当著屐上千岩,要看松风迎笑齿”则是诗人想象自己穿上木屐,攀登千岩万壑,欣赏松涛声声,仿佛在微笑中迎接自然的馈赠。

“公虽妍蚩付一目,定自胸中有泾渭”表达了诗人对黄鲁直性格的评价,认为他的美丑得失都已了然于心,而真正的品质和智慧则深藏于内心。

“我非破头山下人,闻弦赏音亦风味”表明诗人虽非黄鲁直那样的高人,但能从黄鲁直的言行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乐趣。

最后,“知君不传西土衣,一龙一蛇聊玩世”表达了诗人对黄鲁直不传法衣(佛教术语,指传授佛法的衣钵)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黄鲁直以一种随性、洒脱的态度面对世俗生活,如同龙蛇般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黄鲁直形象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鲁直弟稚川作屋峰顶名云巢

只今海上青石牛,曾卧天子黄金屋。

下看朱紫如堵墙,上前诸公遭牴触。

眼高四海镜面空,潜山归来巾一幅。

惭愧君家小冯君,自是河东真鸑鷟。

文章五色体自然,秋水精神出眉目。

人间不识但闻名,水非醴泉石非玉。

江南一峰独高寒,时时笑语云间宿。

弟兄出处两相高,故作云巢对山谷。

形式: 古风

陈莹中由左司谏谪廉相见于兴化同渡湘江宿道林寺夜论华严宗

范韩醉倒眠荒丘,撼之不应民始愁。

天生公副天下望,雷霆声名塞九州。

立朝严冷传铁面,坐令鼠辈惊鱼头。

上前论事伤太直,逆鳞投笏来南陬。

长沙共渡一水碧,中流笑语惊沙鸥。

湘西古寺夜对榻,高论自破千人浮。

华藏法界在掌握,遇缘即宗甘自由。

世惊海隅在万里,我视阎浮同一沤。

坐中忽举毗卢印,印海印毛皆遍周。

大哉此法本无碍,从公一游容我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赠石头志庵主

陜西道人最声价,自与老南相逼亚。

常恐清尘补缀难,那知乃有如君者。

争传绝似馀杭标,十年梦想空飘飖。

迩来衡岳祝融下,一见便令人意消。

道骨清闲神秀彻,湛湛光风磨霁月。

高谈未了山日斜,篆烟已灭灰如雪。

平生安得情相似,可怜投分今如此。

且作山中盛事传,我忘朴陋君忘年。

形式: 古风

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

西湖睿郎最高道,思之不已令人老。

道人相逢吴楚间,闻说绝与睿郎好。

年来学富身转贫,岂特诗胆大于身。

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无羁人。

霜威折绵寒入颊,长廊无人风卷叶。

寒窗诵读夏日吟,和气坐令寒妥贴。

笔端解语敏于口,网笺时作龙蛇走。

烦君清哦当少休,万象乞怜争叩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