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俨所作的《阅文山集谩述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剧,以及对国家忠诚与政治的深刻反思。
首句“二龙南去海茫茫”,以“二龙”象征历史人物或英雄,他们南行至大海,象征着他们的命运或事业的广阔与深远,同时也隐含着孤独与未知的意味。
“社屋寒来雁叫霜”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寒冷的氛围,暗示历史人物在社会中的孤独和艰难处境。
“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两句,赞扬了历史人物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与坚持,他们为了正义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甚至冒险远航,体现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表达了对忠诚之人的敬仰和对国家历史的追忆,即使在都城,对忠臣的祭祀不曾消逝,国家的政治讨论中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强调了忠诚与历史的重要性。
最后,“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和对其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被后世真正理解和欣赏,尤其是那些像谢翱一样狂放不羁的志士。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勇敢、理想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世理解和传承历史价值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