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山集谩述二首(其二)

二龙南去海茫茫,社屋寒来雁叫霜。

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

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

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俨所作的《阅文山集谩述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剧,以及对国家忠诚与政治的深刻反思。

首句“二龙南去海茫茫”,以“二龙”象征历史人物或英雄,他们南行至大海,象征着他们的命运或事业的广阔与深远,同时也隐含着孤独与未知的意味。

“社屋寒来雁叫霜”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寒冷的氛围,暗示历史人物在社会中的孤独和艰难处境。

“万死搴旗还举义,千金脱险竟浮洋”两句,赞扬了历史人物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与坚持,他们为了正义和理想,不惜付出生命,甚至冒险远航,体现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都城不泯忠臣祀,国论犹传政事堂”表达了对忠诚之人的敬仰和对国家历史的追忆,即使在都城,对忠臣的祭祀不曾消逝,国家的政治讨论中仍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强调了忠诚与历史的重要性。

最后,“志士悲歌多感慨,后人谁识谢翱狂”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和对其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被后世真正理解和欣赏,尤其是那些像谢翱一样狂放不羁的志士。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勇敢、理想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世理解和传承历史价值的期待。

收录诗词(590)

胡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谢襄城伯惠玄明粉

天语丁宁近御筵,彩舟同载记当年。

芝眉长仰云千里,蓬鬓那堪雪一颠。

玉帐谈兵书满腹,玄霜化液汞投铅。

山窗忽见椷题至,接对令人思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黄尚书

曾共抡材读卷时,中天华盖漏声迟。

金莲炬暖龙光动,宝扇云开雉尾移。

乐奏九成班玉佩,胪传多士拜丹墀。

如今忆着当年事,北望桥山泪独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士奇少傅以诗及绒缣庆七十次韵奉荅二首(其一)

隔千里兮共明月,相思两地寸心悬。

仙郎使节来江上,少傅题椷自日边。

远荷绒缣温我老,辄将珠玉向人传。

已经四百廿甲子,潦倒徒夸绛叟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士奇少傅以诗及绒缣庆七十次韵奉荅二首(其二)

千梳白发如霜染,一寸丹心向日悬。

梦断鸡声茅屋里,朝回凤阙彩云边。

寿征远致高贤祝,诗句频烦过客传。

静坐窗前推物理,梅梢消息又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