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感(其一)

海色不可极,西风吹鬓丝。

中朝正全盛,此地已居夷。

异服鱼龙杂,高巢燕雀危。

平生陆沉感,独自发哀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爱国诗人丘逢甲所作的《香港书感(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个人的沉痛感慨。首句“海色不可极”,描绘出大海无边的辽阔,暗示了香港与内地的遥远距离和被割让的无奈。次句“西风吹鬓丝”以个人形象比喻,西风象征着西方列强的压力,而“鬓丝”则暗指岁月流逝和个人的衰老。

第三句“中朝正全盛”,对比现实,强调祖国本应强盛繁荣,然而香港却被英国占领,成为殖民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衰落的悲愤之情。“此地已居夷”直接点明香港的现状,流露出深深的屈辱感。

接下来两句“异服鱼龙杂,高巢燕雀危”,通过异族服饰和鱼龙混杂的场景,以及燕雀在高楼之上筑巢的危险,进一步揭示了殖民统治下的社会景象,暗示了人民生活的动荡不安。

最后两句“平生陆沉感,独自发哀噫”,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国家沉沦的深沉哀思和个人的孤独悲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丘逢甲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香港书感(其二)

玫瑰纷流劫,芙蓉此煽妖。

效灵无海若,得志有天骄。

奇丽开荒岛,凭陵叹小朝。

秋风散凉意,热血苦难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乞陈颐山作画

百粤河山霸气孤,英雄遗迹冷秋芜。

先生自有千秋笔,乞写朝台吊古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菊坡精舍作

古木萧森护讲堂,当年曾是午桥庄。

园开丞相秋花晚,席冷经师宿草荒。

山色尽收全粤壮,潮声遥送一城凉。

风尘满眼文章贱,倚剑危栏夕照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眼井(其一)

歌舞冈前汲道新,闭关容作老夫臣。

陈亡项灭韩彭死,只许君王是寿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