廌山书院

三十年来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廌山常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三十年来我居住在简陋的草庐中
五年内三次科举高中无人能及

注释

三十年来:指作者过去的长时间。
宿草庐:长期居住在简陋的草屋。
五年三第:连续五年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
世间无:这是对无人能及的赞誉。
门前獬廌:獬廌,古代象征公正的神兽,此处可能比喻家门前的教育氛围。
山常在:像山一样稳固,寓意教育代代相传。
只恐:唯恐,担心。
儿孙不读书:担忧子孙后代不再重视读书学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大儒朱熹所作的《廌山书院》,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子孙后代读书的期望。"三十年来宿草庐",诗人回顾自己一生致力于学问,寓居简陋的草庐中长达三十年,体现了他的刻苦钻研和坚韧精神。"五年三第世间无",则是对自己学术成就的自豪,五年之内连中三个科举考试的佳绩,在当时实属罕见。

"门前獬廌山常在",獬廌是中国古代象征公正的神兽,诗人以之比喻书院,暗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公正廉洁的人才,这种精神应当世代相传。最后"只恐儿孙不读书",表达了他对子孙后代能否继承书香门第、继续发扬读书传统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简洁而深沉,既展现了朱熹个人的学术成就,又寄寓了他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盼,体现了儒家教育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接花

色红可使紫,叶单可使千。

花小可使大,子小可使繁。

天赋有定质,我力能使迁。

自矜接花手,可夺造化权。

众闻悉惊诧,为我屡叹吁。

用智固巧矣,天时可易欤。

我欲春采菊,我欲冬赏桃。

汝不能栽接,汝巧亦徒劳。

雨露草必生,霜雪松不死。

有本性必生,亦时雨与之。

所遭有变易,是亦时所为。

时乎不可违,何物可违时。

形式: 古风

登归宗岩

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

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

形式: 七言绝句

赠陈仲循

即今年才五十馀,脱去簪绂弊屣如。

圣时搜选动空谷,策足要路争先趋。

庙堂故人握重柄,僵者可植瘦可腴。

惓惓风义数寄语,掉头不顾甘如愚。

形式: 古风

山中即景

翠霭光风世界,青松绿竹人家。

天外飞来野鸟,涧中流出桃花。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