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此联出自清代沈春祥所作的《开封游梁祠联》。沈春祥以深邃的哲理和高远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仁义之道的深刻见解与赞美。
“千里而来,何必曰利?”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追求仁义的重要性,超越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沈春祥看来,人们远道而来,不应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应是为了更高尚的价值——仁义。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亦有仁义而已矣”进一步阐述了观点,指出在人生的旅途中,真正的价值在于仁义,而非物质的得失。仁义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能够指引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我完善。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仁义之道对于个人乃至社会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仁义之风都能够流传下来,激励后人。对于那些亲身实践仁义之人来说,其影响力更是深远,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变革。
整联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仁义的价值与意义,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伦理的高度重视。沈春祥以这副对联,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功利、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具有极高的哲学深度和人文关怀。
不详
公真一代伟人,柱石况功高,相业应传千载后;
我是两湖弟子,扶桑叨送往,旧恩早感十年前。
公遇何奇,由书生荐历监司,以功得官,以谤去官,以民望复官,身兼钱谷兵刑,赢有遗碑留岘首;
尘缘若梦,自壮岁入参幕府,以义勖我,以诚感我,以国士期我,交共死生患难,那堪中道哭平原。
以务本端士习,以尽瘁报主知,根心术言,列传内合纯儒纯臣为一;
外则历总疆圻,内则平章军国,案勋名论,中兴后继文忠文正而三。
不病故,不勒休,仙家亦称上等;
又升官,又添寿,教官无此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