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韵

区区布谷不停声,安得银河水半分。

汤稼未应枯后溉,周川岂独旱如焚。

是谁主当知时雨,有底商量出岫云。

造物不为天下计,只将花事了东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以布谷鸟的鸣叫开篇,引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布谷鸟的不停啼鸣,表达了对宇宙间事物变化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出“安得银河水半分”的疑问,既是对自然界的渴望,也是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汤稼未应枯后溉,周川岂独旱如焚”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农田的灌溉与社会的救济相联系,表达了对社会公平和救助机制的期待。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是谁主当知时雨,有底商量出岫云”,即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谁是真正的主宰,如何合理地安排资源,以及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最后,“造物不为天下计,只将花事了东君”两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人认为,自然界似乎并不关心人类的福祉,只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而人类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如饥荒、灾难等,往往需要人为的干预和解决。这种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了对社会公正、自然法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十六日雨

平地俄惊霹雳声,老龙功过此应分。

不知东海因谁祭,却笑西华欲自焚。

四面蔽亏无日月,百神奔走会风云。

时人那识天公事,一溉惟知有巨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王子荣过家上冢

暂令元戎小队行,尽驱春色入山城。

葱葱佳气随轩盖,袅袅高风卷旆旌。

题柱桥边男子志,散金闾里故人情。

贵游前后知多少,不使堂虚昼锦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用赵之美留别韵(其一)

把酒离筵且莫辞,坐中瓜葛暂相依。

花从识后常含笑,鸟自还时想倦飞。

往事微茫春梦断,故人牢落晓星稀。

天涯白发禁愁得,好在西山不早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用赵之美留别韵(其二)

长短亭中送别时,问君东去复何依。

今宵明月三人共,来日红尘一骑飞。

倾盖莫嫌相见晚,断弦惟恨赏音稀。

天涯尽道还家好,笑我虽归似不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