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客篇

接客接客,高亦接,低亦接。

大儿稳善会传茶,小儿踉蹡能作揖。

家人不用剪髻云,我典唐书充馔设。

唐书典了犹可赎,宾客不来门户俗。

形式: 古风

翻译

迎接客人,无论高低都热情招待。
大儿子沉稳会泡茶,小儿子虽然跌跌撞撞但也能行礼。
家里人不必担心发型,我用典当的《唐书》来款待客人。
《唐书》虽然典当了还能赎回,但若无宾客来访,家风就会显得世俗。

注释

接客:接待客人。
高亦接:无论地位高低。
低亦接:不论身份贵贱。
大儿:长子。
稳善:沉稳且擅长。
传茶:倒茶。
踉蹡:跌跌撞撞。
作揖:行礼。
家人:家庭成员。
剪髻云:剪发以示敬意。
典:典当。
唐书:古代典籍《唐书》。
充馔设:用来款待。
赎:赎回。
门户俗:家门显得庸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主人热情款待客人的场景,通过对比和反复强调了主人的殷勤接待。"接客接客,高亦接,低亦接"表明无论客人地位高低,都受到同样的热烈欢迎。这不仅体现在言语上,还有具体的行动,比如大儿子稳重善良地传递茶水,小儿子活泼可爱地行礼。诗中还透露出主人的家风,"家人不用剪髻云"可能是在暗示家风严谨,而"我典唐书充馔设"则显示了主人对文化的尊重和传统的继承。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讲究礼仪、重视文化的人,也不免有感慨,"唐书典了犹可赎,宾客不来门户俗"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失落。尽管珍贵的唐代典籍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但如果没有宾客光临,那么所有的准备和期待都变得索然无味。最后一句"宾客不来门户俗"则更深化了这种感觉,主人对门庭若市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一位热心人士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4)

危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七十四,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

  • 字:逢吉
  • 籍贯: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8~1234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庆齐年诸丈

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

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已幸同庚,何分雌甲,本无多少。

但有头可白,无愁可解,只如此、都赢了。

庆礼十年还又,更十年、依前难老。

尽教百岁,做人高祖,见孙白首。

却要从今,探梅脚健,看山眼好。

赖天公,顿得东园长在,陪歌陪酒。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沁园春.寿许贰车

籍甚声名,门阑相种,文章世科。

算当年瑞世,正当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

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

君知否,看飞来丹诏,径上鸾坡。殷勤携酒相过。

要滟滟浮君金叵罗。

叹同心相契,古来难觅,二年同处,意总无它。

如此平分,更教添个,也自清风明月多。

拼沈醉,任光浮绿鬓,笑满红涡。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渔家傲.和晏虞卿咏侍儿弹箜篌

老去诸馀情味浅。诗词不上闲钗钏。

宝幌有人红两靥。帘间见。紫云元在梨花院。

十四条弦音调远。柳丝不隔芙蓉面。

秋入西窗风露晚。归去懒。酒酣一任乌巾岸。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句(其二)

梅以白为正,菊以黄为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