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亩甸往方广入山已深忽抵一大池周七八里荷花弥望人家临水而居蜃墙红窗花竹衣桁倒影镜中戏询舆人欲买全湖直几何对云不过百金乃知山乡之业贱不可言古人买山非直耽其幽寂三径之资不当与买宅买邻同价乃可安耕凿长子孙今世惟求近城市价亟昂而租入转少取其贫时易售而已购产而欲其易售悲哉购者之愚也(其二)

尝怪栖遑城市人,珍珠为米桂为薪。

不耕岂若深耕获,入计非丰出计频。

避世入山为小隐,有锥立地便终身。

何须苦羡持筹客,百紫千黄积素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对比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中以“尝怪”开篇,表达了对城市人追求物质生活的不解与感慨。接着,诗人通过“珍珠为米桂为薪”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生活成本之高,与普通百姓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不耕岂若深耕获”,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认为与其在城市中辛苦谋生,不如在田间辛勤耕耘,收获更为实在。进一步,“入计非丰出计频”,则揭示了城市生活中的经济压力,频繁的收支计算反映了生活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避世入山为小隐,有锥立地便终身”,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的向往,认为在自然中生活,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压力,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何须苦羡持筹客”,即不必羡慕那些整天忙于计算得失的人,暗示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最后,“百紫千黄积素尘”,以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反衬出人类社会的复杂与纷扰,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

收录诗词(272)

曾广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江宁督署感晋阳君旧妆楼题印心书屋壁(其一)

平吴事业埙篪逝,入洛春光佩黻齐。

戟署已消龙虎气,妆楼旧是凤皇栖。

坏墙忆远诗篇在,苔石烧香履迹迷。

十四年来逢谷日,不忘分手小轩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过江宁督署感晋阳君旧妆楼题印心书屋壁(其二)

江月初低碧溪沈,绿钱春锁画堂深。

依微灯影摇悲角,萧瑟风弦动玉琴。

望远楼台初见雁,绕行庭树猛惊禽。

清溪夜夜流呜咽,未抵人间长恨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俞恪士以刑部主事改知县之天津(其一)

长公一仕曾为赘,陶令于官不及腰。

谁似星郎厌几近,有如若士谢云霄。

分精攻距失长技,同荐车书待本朝。

且拟益君燕赵气,更窥丞相飒风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俞恪士以刑部主事改知县之天津(其二)

国身通一春秋旨,孔思周情世孰知。

不见肩吾与连叔,略从臃肿得支离。

文非喻道难为妙,悟以当仁不让师。

七圣九皇无限恨,八纮宇定失婴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