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出塞》由清代诗人费锡璜所作,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凄清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悲壮情感。
首句“一度卢龙塞”,开篇即点明地点,卢龙塞作为古代边防要地,其历史的沧桑感跃然纸上。“伤心景物殊”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此地时内心的哀伤与感慨,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秋风嘶老马,落日聚饥乌”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凄冷。秋风中老马的嘶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生动刻画,也是对边塞生活艰辛的隐喻;而落日下聚集的饥乌,则是自然界中的生灵在恶劣环境下的无奈生存状态,暗含着对边疆士兵生活困苦的同情。
“岭上寒云合,闺中明月孤”两句,将视角从外在的自然景观转向内在的情感世界。岭上的寒云象征着边塞的寒冷与孤独,而闺中明月的“孤”字,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深切表达,同时也反映了边疆将士远离家乡、独守边关的寂寞与无奈。
最后,“还闻遣博望,雨雪在长途”两句,以博望侯张骞的典故,暗示了边塞将士们肩负的重任和艰苦的征程。雨雪覆盖的长途,不仅描绘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边疆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边疆将士们的英勇与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